安工大教师发明被“相中” 专利入股成立新公司

21.04.2016  04:55
摘要 精心设计的发明专利群被知名企业“相中”,并计划依托专利群投资成立新公司,这对专利群发明人、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学院教师张良安来说,是个“意外”的消息,也是对团队辛勤钻研的回馈和鼓励。

   中安在线讯 据皖江在线报道, 精心设计的发明专利群被知名企业“相中”,并计划依托专利群投资成立新公司,这对专利群发明人、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学院教师张良安来说,是个“意外”的消息,也是对团队辛勤钻研的回馈和鼓励。

  3月29日,深圳市赛为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对外投资设立控股子公司的公告》,提出拟与安徽省高新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工业大学资产经营公司以及自然人张良安先生共同投资组建“安徽海思达机器人有限公司”(暂定名),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100万元,经营范围为搬运、分拣、焊接、涂装、涂胶等工业机器人及成套自动化生产系统、非标成套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工作,其技术主要依托张良安发明的“一种基于型材搭建的开放式机器人训练平台”、“一种简易分拣机器人”、“一种三自由度手动机器人”等7项专利。“如果没有这么多专利作支撑,深圳赛为可能也不会有这么明确的合作欲望。”张良安说。而待该公司正式投入运营,它也将成为安工大完全以专利投资入股成立的第一家高科技公司。专利评估折价500万元,其中70%划归张良安所有。

  从2010年入职以来,张良安已经先后申请了近80件发明专利,并先后获得至少50项发明专利授权,是安徽工业大学有名的“专利达人”。他坦言,除了自己的专利申请意识一直很强烈外,政府和学校对专利申请鼓励与支持力度的持续加码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刚入职的时候我们申报专利需要自己掏钱,如果被授权可以按比例报销一些费用,市里也会有一些补贴,但毕竟不是所有申报的都能被授权,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影响了老师们申报的积极性。但这两年学校对专利申请这块的支持力度有很大提升,首先专利申报费用基本是由学校承担,授权后各级奖励都归发明人,并且学校另有奖励,专利如果可以转化,教师也可以获得相应收益。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些政策的激励作用非常明显,老师们的申请量出现了井喷。”他说。

  数字显示,“井喷”现象的效果可谓立竿见影。2011年至2015年,安工大发明专利申请量分别为78件、102件、135件、163件、221件,获得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分别为13件、21件、59件、77件、135件,其中获得发明专利授权数量自2013年起一直蝉联省属高校第一名。截至去年底,该校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88件,在省属高校名列第一。在去年全省对各单位的专利持有量及转化情况的统计中,安工大名列第十,在省属高校中依然排名第一。

  “为了提升全校教师申请专利的积极性,安工大在政策引导、专利转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安工大科研处处长水恒福说。2011年,安工大先后通过3个知识产权管理文件,并于同年设立专利发展基金,主要用于资助发明专利申请,为教师积极申报发明专利解决了资金问题;2014年,安工大“重磅”出台“关于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暂行规定”,鼓励教师进行专利转化实施,也正是这项规定有效引发了该校发明专利申请尤其是转化的明显增长。

  该规定明确,“学校鼓励职务发明成果转化、转让,成果转化、转让收益中学校将按90%比例划归参与研发的成果完成人及其团队。”并提出“鼓励具有职务科技成果的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如需将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形成技术股权资产的,学校将依据国家有关文件,将无形资产所形成的技术股权资产部分按70%比例授予成果完成人及其团队。”

  “按照知识产权的界定,我们在学校申请并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其所有权是属于学校的,学校推出这样高含金量的政策,目的就是推动我们积极申请并在推进发明转化方面多做思考研究。”张良安说。“对于授权的发明专利来说,只有转化了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从总体来看,发明专利转化的最后落脚点还是在教师及其团队,他们对自己专利的实用价值是最清楚的,所以学校就想通过政策引导的方式,鼓励教师主动接近市场、了解需求,积极推进发明成果转化。”水恒福说。截至2015年底,安工大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88件,累计转化发明专利55件,发明专利的转化率为17%。(王燕 实习生刘晨 通讯员史晶荟 吴胜华)

来源: 中安在线     作者: 王燕 刘晨 史晶荟 吴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