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守住三条底线,林区改革才能稳中求进

13.03.2015  20:37
   中国绿色时报3月13日报道(记者 尚文博)  “建议西部一些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到东部大兴安岭林区购买碳汇减排,自治区内部即可实现工业排放的碳中和,将购买碳汇的资金同时补偿到林区的生态建设上。”张学勤在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发出的建议引起了全团热议。
  张学勤说,如果能率先在大兴安岭林区开展碳汇试点,也是落实李克强总理提出的跨区域、跨流域、跨行业实施生态补偿的有益尝试。他的建议得到了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的肯定,当即指示相关部门协调推动实施。
  随着国有林区改革逐步深入,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张学勤为国有林区生态建设、民生改善而呼吁的内容也越来越多。
  “去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踏着冰雪、冒着零下30℃的严寒,来到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阿尔山林业局看望慰问林区职工群众。今年春节前夕,汪洋副总理来到根河林业局,就深化国有林区改革进行调研,看望林区职工。”张学勤说,这是让林区干部职工如沐春风的两个春节,感受到了国家领导人对国有林区的关心和重视,尤其是在改革转型的关键时期,对广大林业人的意义不言而喻。
  当前,林区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今年4月1日,内蒙古大兴安岭国有林区将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会面临更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林区的干部职工是不是做好了准备?
  张学勤的回答自信而坚定。
  汪洋副总理在调研时强调,推进国有林区改革必须做到“四个必须”“守住三条底线”。“四个必须”是,必须牢牢坚持生态为本、保护优先的基本原则;必须坚持以改善民生为前提;必须坚持促进林区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坚持上下互动,以解决问题为标尺。“守住三条底线”是,守住生态安全底线,守住社会稳定底线,守住民生改善底线。
  “这不仅是改革的底线,更是林区职工的‘定心丸’。”张学勤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这是国有林区的重大变革。但是,内蒙古森工不搞疾风暴雨式的改革,一定坚持以人为本、稳步推进。停伐将带来110万立方米木材停产,直接影响以木材为原料的产业链和从事木材生产的1万多名职工的就业、生活。首先要做的就是把人员分流安置好,更多人将转向生态建设和保护。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活化机制,引进龙头企业带动林区发展、扩大就业,森工企业不再大包大揽,向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转变。
  目前,内蒙古森工集团重点打造的“五大基地”发展迅速。绿色种苗、林特产品、碳汇基地、森林旅游、特色养殖种植等绿色富民产业发展得有声有色,带动林区职工收入稳步增长。2014年,林区在岗职工人均工资3.65万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今年,集团又设定了职工人均工资达到4万元的硬指标。
  张学勤说,棚户区改造、远山区生态移民、林区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森工企业承担了诸多社会责任。同时,林区现代化防火装备欠缺、病虫害科学防治投入少等现实问题,都不利于生态成果的保护。他呼吁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林区转型发展给予项目、政策、资金支持,比如贷款贴息和信贷支持,并将补偿变成长效机制和制度固化下来。
  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国有林区转型发展,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企业的出路在哪?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已经找到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