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警方新警培育机制助推队伍可持续发展

03.11.2015  13:04

近年来,安徽省宁国市公安局按照“培育个体、带动群体、提升整体”的工作思路,探索建立新警培育工作机制,为新警量身定制“成长路线图”,有效缩短新警培育周期,加快新警成长步伐,有力促进了队伍整体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提升。

规划成长路线——为新警划红杠设门槛

  1987年出生的杨元元今年初考到宁国市公安局后,先后在刑警队、派出所及看守所等部门进行锻炼,7月3日被分配到了距离城区50多公里的仙霞派出所。与此同时,和他同一批入警的新警们也全部前往远离市区的农村派出所报到。

  “新入警就能够在不同的部门学习对我帮助很大,我学到了很多,现在我在派出所也能胜任各项工作,可以独立办理一些简单的刑事案件。”杨元元回忆起见习期的这段经历说。

  去年,宁国市公安局专门出台了《新警培育管理办法》,明确新警自录用见习之日起,必须到刑侦大队进行为期3个月、派出所为期2个月、监管场所为期1个月的轮岗锻炼。“我们要通过见习期的这种高强度、快节奏的岗位历练,快速提升新警的业务素质和实战能力,破解这些新警直接分配到农村派出所锻炼机会少、业务上手慢的难题。”宁国市公安局政委王敏介绍,新警锻炼的3个部门都是经过局党委班子认真研究后定下来的。

  按照规定,新警见习结束后一律分配至农村派出所工作。根据距离城区的远近,对农村派出所实行梯次划分,并设定较为偏远的4个派出所不少于2年、较近的8个派出所不少于3年的最低工作年限。新警被分配到农村派出所后,不是一个位子坐到底,在达到最低的工作年限后,可以通过考试或考核参加机关科室、业务大队的遴选和城区派出所的交流,以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岗相宜。

搭建成才通道——为新警配老师建档案

  宁国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农村责任区刑警队侦查员万圳虽然在警校学的是侦查专业,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刚分配到刑警队的时候还是有些茫然。此时,根据统一安排,刑侦大队副大队长严磊成了他的师傅。“除了教授新警业务知识,我们作为老师,还重点强化培养年轻民警的工作作风和职业认同感,因为只有热爱才能够融入到工作中去,才能想干事、干成事。”严磊说。

  围绕“半年跟着干,一年能单干,三年成骨干”的培养目标,宁国市公安局为每位新警建立局领导联系和“师带徒”工作机制。局领导根据分工,每季度对联系单位的新警进行谈心,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和工作状况;新警所在的单位按照德才兼备、业务精通、性格互补、经验丰富的标准,为新警选配“警师”,进行“传帮带”结对培育,形成“老带新、新助老”的培育格局。

  此外,宁国市公安局还专门出台了《基本素质达标考核办法》,突出对新警从难、从严考核,明确对基本法律法规、公安信息化应用、警务实战技能、基本体能的考核标准并与绩效考核、选拔任用、评先评优挂钩。对考核不达标的,经自学自练后进行集中补考,使新警全面提升综合能力素质。同时,实行新警培育一人一档、精细管理、专人维护模式,对新警的基本信息、健康状况、岗位履历、能力素质、考核奖惩、业余爱好、专业特长和优缺点等项目指标时时记录更新,综合评估分析,为下一步调整培养措施,适配岗位或提拔使用提供决策支持。目前,全局已对近3年来招录的41名新警建立了全面的个人素质档案。

推行暖警工程——让新警感受到家的温暖

  杨元元的老家在滁州,考到宁国公安后,一直独自在宁国城区租房子住。今年端午节,正在房间休息的杨元元突然接到了市局政工室的电话,原来宁国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何琳晚上要请这些从外地考来的新警们一起吃饭。“今年8月份,在我去了仙霞派出所一个月后,何局长又专门到所里看望了我,和我谈心,让我安心踏实工作。”杨元元说,这些细微的举动让他分外感动,感受到了家一样的温暖。

  近年来,宁国公安录取了不少外地新警。为了增强新警们的向心力,宁国市公安局坚持亲情管理,大力推行暖警工程,专门出台了《优抚慰问工作暂行办法》,组织外地新警开展传统节日联欢、法定假日联谊活动,所在单位也主动了解新警家庭情况,关心新警生活,想方设法解决他们在就餐、住宿、交通、婚恋等方面的困难,消除因语言不通、环境不熟带来的失落感。

  同时,为了增强新警的凝聚力,该局充分发挥警体协会功能,组织开展演讲、写作、摄影、登山、球类比赛等警营文化活动,并在基层派出所营造家园文化,添置健身器材,大力营造崇文尚武的警营氛围,增强新警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关清 钟仓健  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