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风采——英语系:这边风景独好
专业四级、八级一次性通过率高达90%和8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0%、30%;多名学生在全国英语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国家级专项比赛中获奖;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好评……
一所地方农业院校的英语专业,何以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在全国英语专业江山中占据一席之地?
办出安农的特色
全国大多数院校都有英语专业,办学模式各有异同。环顾安徽,有安大、安师大这样的“领头羊”。放眼国内,更有实力雄厚的综合性、行业性大学。在安徽农业大学这所以农林类专业为主的地方高校,如何办好英语专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始终是安农英语人的追求与梦想。
早在1993年建系之初,英语人就一直在思索“如何办好具有安农特色的英语专业”,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大家在“融入优势学科、夯实专业基础”上形成了共识。2008年,适逢英语专业教学评估,英语人以此为契机,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大讨论,在系统总结过去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英语专业发展的目标定位: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强、文化知识层面宽,具有较为扎实相关专业知识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英语人才。
为此,该系紧紧抓住“农业产业需求”和“强化应用型”这两个关键,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之路。
英语与农学,两个看似相差甚远的学科,但“培养农业产业国际化人才”为两者之间架起了桥梁。为此,该系开设了商务英语、旅游英语、法律英语、科技英语翻译等主干课程,以涉农翻译、涉农贸易等特色课程体系为支撑,打通与“农”的结合点,形成了依托农林优势学科,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专业建设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从大三开始,分成语言文化、国际商务和科技翻译三个方向对学生进行分类培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选择方向。除此之外,还鼓励学生选修国际贸易、旅游管理、金融、法学等专业,以扎实的涉农基础培养服务安徽农业现代化、农村经济国际化的英语人才。
“应用型”,是该系着力抓的又一个关键点。其核心就是要增强学生的能力,提升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该系搭建了夯基础、重应用的课程体系,以英语语言文学为主干学科,基础英语、英语口语、英语听力等主要课程打牢专业基础。在此基础上大力强化实践教学,以丰富有效的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外语文化节是外国语学院每年举办的品牌活动,会安排英、日、法文化知识讲座、异域风情导游大赛、英语演讲比赛、配音大赛、英文经典话剧比赛等十余项活动,学生参与面80%以上,不仅增强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也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利用校友资源,打造校友讲坛;借助学校国际合作办学平台,鼓励学子赴海外读研;主动与科大讯飞、江汽集团、上海豪润家纺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开展合作共建,搭建能力提升的平台……只有要有机会,就鼓励学生参加锻炼,前两年英语系圆满完成了第六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合作论坛志愿服务活动,安徽省农委发来感谢信,对英语系学生的表现给予高度肯定。
校内外各类竞赛成为学生提升能力、展示自我的重要平台。2012年成立的英语公共演讲创新研究小组,成为了学生“提技能”的一个重要平台。该系专门量身定做了《英语公共演讲》课程,结合不同类型的优秀演讲视频,让同学们模仿形成自己的演讲风格,如何克服紧张、如何得体地演讲、如何拿麦克风、如何使用肢体语言等,并开展了很多实战性演讲以及各种小型演讲比赛。经过两年的精心准备,在今年的“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写作大赛安徽省赛区决赛中,取得省演讲大赛决赛一等奖,写作大赛决赛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的佳绩。
“既加强学生的专业基础教育,又凸显农业大学特色,这是英语系应该坚守的办学方向。”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姜红说。
守住教学这块阵地
外国语学院院刊《远航》每年都会出教师节专刊,学生说出对老师的祝福语。英语2班的洪泽琼这样写道:我不大习惯大学老师自由的教学方式,但自从上了《旅游英语》这门课,这门课的独特性,准确说是老师的独特性,让我着迷,并慢慢喜欢上这个专业。2012级英语3班的张越写道:老师很有耐心,一直鼓励我们要多开口,多练习,哪怕说错了都没有关系……
在英语系,有这样的一种现象:老师上课认真负责,学生出勤率高、互动积极。英语系主任王玉明觉得很正常,“我们的老师都很朴实,想方设法把学生教好。”
2014级英语2班的江婷记得,在上基础英语课程的时候,老师让每个学生事先准备这几天的新闻或者是趣闻故事,在每次课前做2-3 分钟的报告与展示。“这种形式让我们觉得自己就是一名小教师,如果不提前做准备,就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这也让她对刚刚开启的大学课堂充满了兴趣。江婷所说的就是该系在基础英语和英语听力课中探索使用的“口头报告法”。
同样,在高级英语课程教学中,老师把课文中知识性的内容学习放到课外,要求学生针对教学要求,通过网络收集资料、整合资料,制作PPT在课堂展示、讨论。2013级英语3班的张丽记得自己在讲述一篇文章的时候,花费几天时间,搜集了大量素材,甚至熬通宵做了精美的课件,“大家的认可让我格外兴奋,关键是我学会了主动学习。”
2013级英语4班的许皖栋在《旅游英语》课程教学中扮演过一次导游,“按照老师结合课本内容布置的任务,两两分组,我当导游,其他同学扮演游客,‘导游’要用英文现场带领‘游客’观赏景区风景。”结束之后,同学们一起投票,选出最满意的一组导游。许皖栋说,“上课非常有趣,每次大家都提前来,从来没有人缺课。”
“多元互动法”“演讲式”“合作式”“反思日志式”“学习共同体”……英语系探索了大量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形式有了较大的变化,对应的考核也应该调整。英语系针对传统的“知识型”闭卷考试存在的弊端,不断优化考核评估体系,充分尊重个体差异,考虑受教育者的过程性成果,在多门课程中探索了不同形式的评价方式。以旅游英语和英语公共演讲为试点,分别采用旅游广告语设计、旅游景点公识语翻译、导游词编写大赛、课内演讲、演讲稿写作、演讲标题设计、演讲大赛等活动,对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分阶段、多元化、个性化评估。在精读类课程中采取双周测试加期中和期末考试的形式。这些尝试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规范教学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该系先后制定完善了教师考勤、日常教学、学生考勤、作业批改、教师互动听课、监考、试卷编制、评价与归档、实践教学、教案管理等规章制度。今年,卢晶晶和杨进分别获得学校优秀试卷、优秀纸质教案评比一等奖,打破了这个奖项连续空缺的局面。卢晶晶对此很淡然,“如果抽查到其他同事,一样会是一等奖。”看似谦虚的话语,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张剑韵却高度认可。张剑韵介绍,英语系有着规范的制度体系,坚持以制度规范教学,保证了教学的质量。
“情感浇筑,以情育人”,这是该系教学工作最为突出的特点。沈楠是学生心目中的“男神”,他力图在课堂上营造宽松活泼、自由平等的氛围,谁有问题随时提问。有同学形容:“上他的课,很适合捧着一桶爆米花。那感觉,太酸爽!”沈楠还任2012级英语专业5班辅导员,他把对学生的关爱渗透在点点滴滴,自费为班级同学过生日。
卢晶晶是另一种类型的老师,表情严肃,课堂紧张,甚至还“逼着”学生上晚自习,这让2010级英语专业的有些同学抱怨,“这个老师真受不了”。卢晶晶也一度怀疑自己的教学风格是否有问题。但坚持一学年后,有学生给她发短信,“老师,我的英语水平进步很快,谢谢你”;有同学挽留她,“老师,请你再教我一年”。这几年,卢晶晶连续被评教优秀,这让她对自己的教学风格充满了自信,“只要用心,对学生好,就一定能够得到学生的理解。”
“英语系教师于学生既是老师,更是挚友。”英语系副主任胡慧勇说。课堂上尊重每一位学生,解答他们的所思所惑,课堂外倾听他们的声音,分享他们的所忧所想。把关爱学生从课堂内延伸到生活中,已经成为英语系的共识。几年前,英语系已经建立起导师制,每个教师担任一个班级的导师,帮助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各种问题。这种传统延续至今,成为了每个教师都会自觉遵守的行为。
教学抓得好,学生愿意学,教学效果就能立竿见影。近年来,该系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总决赛、“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 全国总决赛、“韩素音全国青年翻译将竞赛”全国总决赛分获特等奖、一等奖、优秀奖等多个奖项,多名学生考取上海外国语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外交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等知名院校。
打造团结奋进的集体
一个主任,两个副主任,28个在职教师,31个人的团队,迸发的力量却远超这个数字。
在英语人眼中,没有一个独立的存在,大家都是英语系的一员。
作为基层教学单位,英语系既要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又要承担专升本、英语辅修教学,以及高考英语阅卷、“南南合作”项目出国人员培训等任务,常年人均年度工作量达450多课时,教学任务繁重,压力大。特别是该系90%多为中青年教师,工作生活压力大。
“管理”这样的一支团队,作为主心骨的王玉明有自己的一套办法:人性化管理。
每学期排课前,王玉明都会逐个打电话确认。“一方面核实准确的教学信息,一方面表示对老师的尊重。”这样的做法,让老师们不会再抱怨“被排课”。包括一些教学、科研、讲座信息,该写文章了,该申报课题了……王玉明都会通过邮件及时发给每个成员。难怪团队成员笑称:我们有个啰嗦的主任。
说是主任,更像是‘服务员’。秦勃发现,每次收到的邮件都在深夜,这让他十分感动。“有事的时候,一个电话打给同事,就都解决了。”秦勃一次生病的时候,直接打电话给王玉明,代请假、帮调课,不用秦勃费一点事,就全搞好了。这种互帮互助的风气在英语系已经成为自觉的行为。
而科研小组的组建运行,最能体现英语系团队作战的凝聚力。以前,因为任务重、意识淡,很少有老师对科研工作重视。但随着学校的发展,强化科研成为摆在英语人面前的一大课题。
成立四个科研兴趣小组、三个科研团队、四个教学团队,采用“结对子”、“传帮带”的模式运行,团队成员定期见面,交流心得,取长补短。科研能力较强的老师帮助相对差的,针对项目书和论文提出建议,传递经验。这些做法不仅促进了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也直接提升了教科研能力。
英语系副主任徐华莉带领的语言文化团队,她主动给青年人压担子,鼓励青年人积极申报课题,从选题到框架,再到项目书的编制,徐华莉不厌其烦,一点一点教,一步一步做,终于申报成功。这种示范效应让各个团队都充满了动力。
基于学校的师资培养和发展平台,英语系还积极鼓励教师“走出去”,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科研能力。张建荣刚任教时,对科研工作不怎么了解,“负责人鼓励我考博,提升学历,督促我尽快定方向,开展研究,必须往前走。”和他一样,新来的年轻人都会受到这样的照顾。今年8月,沈楠收到剑桥大学访学邀请函,这在外院历史上实属首例,在省内同类高校中也为罕见。能打动世界顶尖大学,正是因为沈楠学术开题报告视角新、立意高,而这也直接得益于该系对科研工作的重视。
“教学提供了很多科研灵感,科研给教学提供了动力。”教学与科研互动在该系已经蔚然成风。为了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该系的不少老师经常到安大去“蹭讲座”,到了之后,四周一看,不少都是同事,大家常常不约而同。
近年来,英语系先后主持13项省部级项目、25项厅级项目,荣获2项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3名省级教坛新秀,发表二类以上学术论文22篇,三位成员在《外语教学研究》,《外国文学》以及国外一EI期刊等顶级期刊刊发表论文。
依托学校农林类优势学科,提升专业内涵;创设科技翻译(农林方向)等新专业;在学校国际化进程中做出更大贡献;申报英语语言文学方向硕士点……英语系有着更大的目标,正在这条路上铿锵前行。
英语系为什么能?
在以农林学科为主的地方高校,英语系既非学校骨干的重点学科,也没有深厚的办学底蕴。但短短的二十年时间,安农英语系取得了不俗的办学成绩。
准确定位。在安农办英语专业,不能脱离农大特色。忘掉“农”字去办学,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然会在众多高校英语办学洪流中迷失自我。英语系瞄准了“农”,也就找到了立身之本。准确定位,才能根深叶茂。
主动作为。作为一个弱势学科,老师们凭着对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凭着发展的担当和改革的勇气,不等不靠,不埋不怨,攻坚克难,主动作为,实现了事业的快速发展,英语系因此赢得了尊重。
团队意识。事业的发展,人是关键。没有利益纷争,摒弃个人成见,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抱成团,传帮带,团队合作焕发出强大活力。在部分基层教学组织功能日益弱化的今天,英语系做了很好的示范。
英语系的做法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