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师范学院多套组合拳助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02.09.2015  11:52

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涉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人才培养实践中,淮南师范学院相关二级学院按照国家、教育厅及学校相关文件精神要求,紧密结合学校转型发展及应用型学科专业优势,积极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大力推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转变教育理念,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必须在教育理念上把创新创业通识教育体系的建立、创新创业意识的培育、创新创业精神的树立、创新创业思维的启迪、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以及创新创业品质的锤炼渗透到人才培养各个环节。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相关学院着力建立一二课堂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打通从理论到应用的各环节,覆盖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服务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传授创新创业知识。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相关学院要求专业教师要结合国家战略实际及学校转型发展要求,及时把创新、创业的理念融入教学之中,从优化知识结构和重视能力培养出发,重视跨学科课程的设计,注重把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引入其中,形成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操作性强的创新创业课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创新创业活动的基本规律和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的最基本的方法。

  多元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体现在发现新问题、提出新创意、建立新理论、拿出新方案并通过实践解决问题,形成物化成果。在创新过程中,无论在发现问题的阶段还是在建立理论模型、完善方案阶段,都需要反复实践验证,只有创造有利条件和有效平台,才能有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相关学院以学科技能竞赛为主要抓手,积极鼓励大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及大学生科研项目申报,合理开放经管实验实训中心,大力拓展各个层次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同时,相关学院接力“互联网+”的东风,以市场机制为准则,以岗位需求为前提,依托学院建立的各类实习、见习基地,为在校学生提供岗位实习、见习的机会,不断积累创新创业经验。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教学方式改革。 师资队伍建设是做好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相关学院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选拔一批中青年教学骨干参加阿里巴巴“百城千校—百万英才跨境电商师资培训班”及苏州软件园培训中心进行相关培训,并输送一批学科带头人到地方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或实践等方式,努力提升教师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聘请具有丰富产业实践经验、具备教学能力的校外企业家、银行高管等来校担任兼职导师,使之成为创新创业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方式上,应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鼓励以师生创业为目标的多学科交叉创新研究和团队研究,提倡在研究中学习。同时,学院也组建了咨询导师和指导教师专家库,方便学生就感兴趣的创新创业问题向相关学科的专家、教授咨询。

注重氛围营造,培育创新创业精神。 创业精神包括创新、冒险、进取、宽容等内涵。鼓励创新,首先必须宽容失败。宽容地对待创新中的失败,是对创新创业精神上的最大支持。形成宽松容错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异想天开”,让学生感受到即使失败也是创新创业探索中的一种成果,不仅可以从中寻找原因,加以改进,也可以从中发现“此路不通”,另觅新径。鼓励创新,还应创造宽松的沟通交流环境。自由宽松的环境氛围往往可以激发创新的火花,在校园建设中注意营造开放、交互和多元功能的公共空间,促进学生平等随意的交流与切磋,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意。相关学院通过持续开展荣膺校园文化十大品牌的“未来企业家大赛”为载体,在近乎实战的环境中,有效整合创新创业要素,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提升创新创业水平,弘扬创新创业文化,培养大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的高度自信,富于创新、追求卓越的雄心、敢于冒险并承担风险和失败的精神。(侯东坡 特约通讯员:陶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