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畅谈新丝绸之路

07.11.2014  10:22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27日在“文明对话——世界公众论坛”第12届年会上主办中国圆桌会议,来自中国的专家学者与世界各地同行们以“丝绸之路:文明对话的过去和未来”为主题,畅谈了对新丝绸之路及相关问题的看法。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院长杨太保在发言中说,丝绸之路是一个和平合作的平台,新丝绸之路则是中国发展、改革以及和相关国家合作的理想途径。世界经济研究所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主任李新说,“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形成中国完全开放的新战略架构。”李新还表示,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经济带应该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起来。

 

  加拿大圣托马斯大学政治科学系教授摩卡诺夫同意李新教授的看法,他认为“中国和俄罗斯倡导的两个经济带将互相补充,并使所有国家受益。”但摩加诺夫认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缓解乌克兰等地区妨碍区域经济整合的政治紧张局势,同时解决资金问题,并搞好可行性研究。

  绝大多数与会者认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带来巨大效益,而且不仅仅局限在经济方面。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高永久认为,新丝绸之路将加强相关国家的经济和社会、文化联系,使沿线国家人民的关系更加紧密。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丁淑琴指出,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贸易路线,同时也是新技术、新趋势以及文化传统和思想的交换网络。兰州大学经济学院讲师杨丽娟说,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国际化的典范,我们今天应当在文明的传承与创新过程中展开动态、包容、互动、和谐的文明对话,消除或减少各种贸易壁垒和障碍,最终实现新丝绸之路贸易的繁荣。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汪晓文指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条贯穿欧亚的广阔经济带,同时也是跨国、跨区域的战略合作平台,它将使陆上通道重新成为连接中国与欧洲的重要交通线,从而提高欧亚内陆地区在全球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打破海洋垄断的传统经济格局,但它并不排斥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国家结成合作伙伴。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吴王锁在发言中说,和平利用核能是中国未来能源战略的目标之一,它也将促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

  参加中国圆桌会议的爱沙尼亚作家瑞巴尼是《利已主义,利他主义》一书的作者。瑞巴尼向新华社记者表示:“这个世界上充斥着利已主义,而利他主义十分罕见。我们希望改变这种情况,而(像‘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样的大项目肯定会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合作。”

  而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合作,也正是“文明对话-世界公众论坛”的最终目标。这一论坛已发展成为有国际影响的民间对话机制,自2003年以来每年秋天在希腊罗德岛举行年会,所以又称罗德岛论坛。从2013年开始,该论坛成为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咨询成员。今年的论坛有来自世界60个国家和地区的约400名代表参加。

责编:李新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