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狱中本科论文答辩[安徽法制报]
本报讯 “现在答辩开始,请首先用五分钟时间概述你的论文观点。”听到主考官的指示,考生蔡振(化名)深呼了一口气,瞄了瞄墙上的时钟,面向考官应答。11月14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张树文带着该院三名教授、副教授,千里迢迢从芜湖赶到宿州主持一场自考本科论文答辩,不过答辩的考场较为特殊,设在宿州监狱,而考生蔡振其实是一名服刑人员。
按照以往惯例,自考本科论文答辩必须在主考院校进行,但考虑到服刑人员考生的特殊性,经省监狱管理局和宿州监狱的积极协调,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破例将论文答辩地点搬进监狱。“《额尔古纳河右岸》这本小说展现了鄂温克民族忠于爱情、坚持信仰、甘于奉献的美好品德,以及面对现代文明冲击的彷徨无助和求索……”上午八点,答辩正式开始,蔡振在规定时间内阐述完自己的论文陈述,随后四位考官分别对他进行了提问。或许是太过紧张,蔡振中途出现了短暂的思考和停顿,几位考官善意提醒他不用着急,先组织好语言再回答,蔡振的紧张心理慢慢平复下来。“蔡振的论文展现出相应的文学功底,相信与他这几年在监狱的幡然悔悟与刻苦学习分不开。 ”答辩结束后,考官们决定给予蔡振的考核成绩为“良”,这意味着蔡振顺利通过了答辩,下一步就可以申请该校自考本科的学士学位。
采访中,记者得知,这场答辩其实是蔡振攻取双本科学历的最后一关。今年43岁的他因为故意伤害他人被判无期徒刑,2003年入狱,在监狱民警的鼓励下,他变刑期为学期,于2010年获得了安徽大学法学专业的自考本科学历。这大大激励了蔡振学习的积极性,随后他又用了5年时间攻读了安徽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全部课程的考试。
近年来,宿州监狱十分重视服刑人员的文化技术教育和成人自学考试,积极利用社会力量,采取多项措施鼓励服刑人员自学成才,为服刑人员学文化、学技术创造有利条件,仅今年秋季,宿州监狱就有155人报名参加专本科考试。(李由 记者周莹莹)
稿件来源:2015年11月19日安徽法制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