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全面推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大力新建公办园

07.08.2014  19:55

  “入园难”、“入园贵”一直是缠绕学前教育的两大难题,备受老百姓诟病,如何破解?合肥市被批准为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市后在这方面进行了大力探索实践,以改革城区幼儿园建设和管理为突破口,率先在全国探索建立了公建园管办分离的管理体制和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建立了多元化的办园格局,增强了办园活力,有效破解了两难突出问题,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到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民办并举”的发展思路,合肥市率先在全国探索建立了公建园管办分离的管理体制和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建立了多元化的办园格局,增强办园活力。目前,全市共建立105个幼教辅导网,为促进合肥市学前教育均衡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合肥市大力新建公办园。合肥市城区按照每个街道、农村每个乡镇建一所不小于九个班规模的标准化中心幼儿园;农村5000人以上大村建一所独立幼儿园;小村设立幼教教学点或村小附属园。到2015年,全市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08所,增设教学点、村小附属园45个,新增学位54000个,总投资52902万元。初步建立“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市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县区公办园建设。对新建幼儿园,办园规模达到6个班的,一次性奖补80万元;办园规模达到9个班的,一次性奖补110万元;办园规模达到12个班的,一次性奖补150万元;办园规模达到15个班的,一次性奖补180万元。改扩建的幼儿园,获得省级以上奖补的,按每平方米100元的标准给予奖补;未享受过省级以上奖补的,按每平米500元的标准给予奖补。

  首创的“公建民营”的办园模式同时发挥了政府与民间教育机构的积极性,将政府与市场的力量集中在一起,从而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合力。此项政策对于民营教育机构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因为不仅幼儿园固定资产实行“零租金”,还会有一定的补贴,同时还将获得公办幼儿园的各种“待遇”,并且在政府监管和指导下,发展更有利。此外,公建民营幼儿园是合肥市学前教育发展的大方向,公建民营幼儿园的投入使用,此举将不仅能大大缓解“入园难、入园贵”难题,还能解决入好园问题。

  合肥市出台的《学前教育市级资助实施细则》标志着学前教育资助工作启动。资助范围包括市区低保家庭儿童、孤儿、残疾儿童(残疾家庭儿童)、烈士子女、因重大疾病或意外灾难等原因导致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特殊困难家庭儿童等5类,资助标准为市财政按照每生每学年给予2000元资助,同时区财政配套800元。每学期资助一次,惠及每一位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贫困幼儿。

  合肥市积极鼓励、引导和支持县区政府及社会力量加大投入,有效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合理分担学前教育成本、推进学前教育公平普惠,构建“广覆盖、保基本、多形式、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促进全市学前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在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方面,走出了一条学前教育发展的新路子。未来合肥市将着力于规范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使用与管理的改革与探索,进一步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加快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步伐,实现合肥市学前教育跨越式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