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伟: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的纲领性文献——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是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民族工作面临新机遇新挑战的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认识,作出了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新要求,是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必将对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讲话深刻阐明统一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和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强调全党要牢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认识这一“家底”是正确认识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基本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先后召开3次民族工作会议,而集中阐述统一多民族国情这是第一次。
中央突出强调这个问题,就是要深刻阐明: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我们要时刻牢记统一多民族这一“家底”,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把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同心同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二、讲话深刻阐明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科学内涵,强调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民族政策
一段时期以来,一些人对我们处理民族问题的道路不自信,在一些原则问题上出现了摇摆。其实,西方国家解决民族问题并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一些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模式也没有解决好民族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中国成立65年来,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我国民族关系总体是和谐的,我国民族工作做的是成功的。”讲话对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作出“八个坚持”的精辟概括,涵盖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维护祖国统一、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两个共同”主题、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依法治国等方面。
道路自信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的重大论断和科学总结,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集中回答了事关民族工作全局最核心、最根本的道路问题,深刻解答了关于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最集中、最突出的思想困惑,振聋发聩,掷地有声,是对我们党民族工作经验的丰富和发展。我们要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使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越走越宽广。
三、讲话深刻阐明民族工作面临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强调民族理论政策创新要坚持增强“四个认同”的原则
“我们的民族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分析当前形势后作出的重要判断。总起来看,主要表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的势头和发展低水平并存,国家对民族地区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和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仍然薄弱并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趋势增强和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上升并存,反对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暴力恐怖斗争成效显著和局部地区暴力恐怖活动活跃多发并存。
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判断,指明了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所处的历史方位。近年来对民族理论政策之所以众说纷纭,说到底就是对形势看得不清。这个总判断一锤定音,有利于把精气神凝聚到干好工作上来。干好民族工作也要开拓创新,必须从实际出发,做到既尊重我国国情和传统又不囿于历史、固步自封,既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又不照抄教条、照搬外国,顶层设计要缜密,政策统筹要到位,工作部署要稳妥,防止简单化、片面化,防止忽左忽右、摇摆不定。要通过政策创新和完善,让各族人民增强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四、讲话深刻阐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大基本政治制度,强调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做到“两个结合”
有人认为,民族区域自治是照搬苏联模式,应当取消。习近平总书记回顾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的历史过程,指出这一制度是对苏联模式、任何形式民族自决的摒弃,是对“大一统”而又“因俗而治”政治传统的超越,是我们党探索创新和深思熟虑的伟大创举,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取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种说法可以休矣!
这些重要论断站在政治文明史的高度,澄清了模糊认识,也给各族干部群众吃了定心丸,进一步打牢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根基。我们要做到“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落实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保持民族识别和民族自治地方的既有格局稳定,帮助自治地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加强对规范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相关法规和制度的研究,进一步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五、讲话深刻阐明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强调要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做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实现各民族真正平等和紧密团结创造了根本前提。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是我国民族关系的真实写照。但近年来,拉萨“3·14”事件、乌鲁木齐“7·5”事件以及暴恐案件的接连发生,使民族关系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对此,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我国民族关系大局是好的,民族团结的基础是稳固的;强调“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展现了强大的政治判断力和战略定力,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民族关系新发展、新变化的深刻把握。我们要正确认识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多看民族团结的光明面,不能把某个民族自治地方局部出事同这个民族自治地方整体捆绑在一起,不能把某一少数民族中极少数人闹事同这个民族全体捆绑在一起,不能把发生在少数民族人员身上的事同实践已经证明并长期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捆绑在一起。要善于团结群众、争取人心,发动全社会一起做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的工作;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创新载体和方式,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增强各族群众法律意识;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自觉维护国家最高利益和民族团结大局。
六、讲话深刻阐明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思路,强调要做好“四个方面、八个重点”的工作
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得到了很大发展,但由于自然、地理、历史等多方面原因,民族地区仍然相对滞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难度较大,必须加快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但也要看到,同步进入小康不是同一个水平的小康,既要坚持一定标准,又要防止好高骛远,既考虑到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又立足于打基础、谋长远、见成效,确保民族地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这些重要论断揭示了民族地区发展规律,极大鼓舞了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的信心决心。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发挥好中央、发达地区、民族地区三个积极性,对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区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优化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体制机制,把政策动力和内生潜力有机结合起来。要紧扣民生抓发展,重点抓好就业和教育;发挥资源优势,重点抓好惠及当地和保护生态;搞好扶贫开发,重点抓好特困地区和特困群体脱贫;加强边疆建设,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对外开放,千方百计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七、讲话深刻阐明民族工作中解决好物质方面问题和精神方面问题的关系,强调要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
既重视物质力量又重视精神力量,是我们党的一贯立场。针对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的民族工作重物质轻精神的倾向,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民族工作要见物,更要见人;“解决好民族问题,物质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好,精神方面的问题也要解决好”;“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这些重大观点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民族团结和发展的关系有了新的更深层次的认识,也宣示了解决文化认同问题是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的关键所在。我们要旗帜鲜明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念,增强各族干部群众识别大是大非、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思想渗透的能力。要在全社会、各民族中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好爱国主义教育这一课,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在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祖国下一代的心田生根发芽。要弘扬和保护各民族传统文化,做到去粗取精、推陈出新,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积极做好“双语教育”,加强各民族群众之间的交流和相通。
八、讲话深刻阐明我国进入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活跃期的历史趋势,强调要让城市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少数民族人口大规模向东部和内地城市流动,内地人口向民族地区及不同民族之间大规模流动。这种现象,从历史上讲,前所未有;从国际范围看,举世无双;从发展趋势看,方兴未艾。这表明,城市民族工作在民族工作全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少数民族同胞进入城市,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带动了民族地区发展,也有利于民族团结。同时也存在“三个不适应”:进城的少数民族群众对城市的生活和管理方式、城市居民对他们的某些生活和行为方式以及我们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机制等都不能很好适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视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不能采取“关门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而是要持欢迎的心态。
这些重要论断,标志着我们党对民族工作发展趋势的把握达到了新水平,对做好城市民族工作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民族工作,关键是要抓住流入地和流出地的两头对接,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社区,推动建立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要引导流入城市的少数民族群众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城市管理规定,注重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坚决纠正和杜绝歧视或变相歧视少数民族群众、伤害民族感情的言行,使各民族群众能够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成美满姻缘。
九、讲话深刻阐明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
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没有坚强有力的政治领导,要实现团结统一是不可想象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我们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任何人任何政治势力可以挑拨我们的民族关系,我们的民族团结统一在政治上就是有充分保障的。”针对体制机制、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特别是提出了“三个特别”的民族地区好干部新标准,也就是“明辨大是大非的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的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的感情特别真诚”。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民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民族地区各族干部、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和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优秀的要放到重要领导岗位上来。无论是少数民族干部还是汉族干部,都要以党和国家的事业为重、以造福各族人民为念,齐心协力做好工作。民族地区要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通力合作的民族工作格局,坚持好、健全好民委委员制度。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博大精深,涵盖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所有重大方面,体现了历史和现实的映照、国内和国际的对比、方向和道路的把握、制度和法律的原则、政策和实践的重点。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族工作的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要领会精神实质、把握精髓,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突出工作重点、统筹推进,千方百计把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举措落到实处;坚持法治方向,顺应大势,进一步完善民族工作的体制机制,形成凝聚各方智慧、做好民族工作的磅礴力量。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万众一心、不懈奋斗,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就一定能够破浪前行,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