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中国服务外包企业景气度下降,高端业务发展势头良好
8月19日,商务部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发布了二季度服务外包企业调查景气指数报告,报告显示,二季度我国服务外包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显著下降,传统IT外包业务下降明显,高端业务发展势头良好,反映出我国服务外包在向业务链高端加速上移。
企业家信心指数(ESI)和企业景气指数(BSI)分别为127.31和137.5,同比分别下降5.63%、9.3%,环比分别下降12.45%、9.04%。其中,ESI同比创下7个季度以来最大跌幅,BSI环比创近年来较大跌幅。自一季度指标实现回稳上升以来,二季度的调查显示出企业当前面临的市场和成本压力及对未来发展预期的不确定性增加,从而导致了ESI指数和BSI指数的双双下降。
企业景气指数显示,指数经历一季度的短暂上升后,二季度降幅较大,企业对未来的经营情况不确定性上升。分类指标显示,企业的营业收入、合同金额和利润指标有好转趋势,但企业成本升高和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此外,劳动力需求指标较为稳定,表明企业对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依然有较强的需求,发包方项目支出增长较为乏力,影响服务价格和订单数量指标走低。
调查显示,二季度企业家对信息技术外包(ITO)行业的信心度相对更乐观,而以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为主的企业当前运行情况好于ITO,但在企业家信心度上仍有较大压力。我们认为,一方面,在跨境电商带动供应链管理服务、数据处理和互联网营销推广服务快速增长的推动下,BPO和KPO业务(尤其是BPO)上半年增幅较大,发展势头良好,这与指数相符,同时,KPO和BPO业务对技术和业务理解均有较高要求,产品溢价和毛利也较高,高端人才的依赖性强,指数反映出企业在向高端业务转型升级中有较大动力但企业家也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当前全球经济低迷及企业开支普遍缩减的背景下,企业向BPO和KPO等高端业务转型时遇到更多不确定性,影响了本季度的信心指数。
二季度的地区指标显示,中部和西部地区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度均高于全国值,东部地区次之,东北地区信心指数和景气度最低。我们认为,中西部地区的合肥、成都、西安等省会城市因成本低、人力资源丰富等多方面因素,近年来承接东部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趋势明显增强,其业务增幅较快,企业发展情况较好、信心度走强;东部地区因产业规模大、产业集聚度高,新业态涌现和开放程度高等因素业务维持稳定,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企业因成本上升较快导致压力较大,景气度持平;东北地区受经济下滑影响较大,企业家信心和企业景气度均低于全国。未来,产业梯度转移的态势会更加明显,具备比较优势的东部二三线示范城市及中西部城市将迎来发展服务外包的新机遇。
报告显示,二季度大中型企业的企业景气度(151.5)明显好于中小企业(128.8),两者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基本相同。与大中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企业融资、订单数量、流动资金、营业收入、盈利变化等多项指标上表现明显较弱,仅在货款拖欠和固定资产投资指标上表现较好。我们认为,中小企业因规模小、离岸业务收入少、品牌优势弱、行业资质较低、很难获得政府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在市场中一直处于较弱势地位,而服务外包企业多以中小企业为主,其面临的困难和生存状况亟需业界和政府重视。
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分析认为,今年上半年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国内民间投资增幅明显下降,部分企业债务风险增加以及融资难融资贵等因素的综合效应,导致了本期调查景气指数的下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权威机构年中对今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的下调,国际分工体系出现逆全球化的势头特别是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导致的产业回归,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分工方式和地位的变化,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家对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相关指标的信心。
需要指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推进和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中国服务外包发展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亟待业界和政府的共同应对。在政府层面,顺应国际产业重组、支持我国产业地位提升的政策创新势在必行。在企业层面,既要加快地区梯度转移以降低成本,更要运用新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和新模式(如众包平台)实现服务价值的提升,不断挖掘客户新需求、开拓新市场、深耕垂直领域,推进业务持续增长。同时,部分企业通过兼并、收购或重组进行资源整合的步伐也将加快。
点击下图查看完整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