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就“华东第一孔”——记安徽煤田局第二勘探队冻结公司1号机组

03.05.2016  12:12
         
        信息来源:2016-4-29中国国土资源报
       
          本报记者 洪曙光 通讯员 童庆香
          一个只有30多人的团队,组建11年来,转战7个省区,先后完成广西北海地热井、安徽淮南潘一矿3对Y型分叉S孔、宁夏李家坝副斜井冻结造孔等大小项目23个,多个项目被甲方授予 “最佳工程 ”和“优质工程” ,曾获得安徽省煤田地质系统“工人先锋号”、“模范班组”等荣誉称号,他们就是被誉为“华东第一孔”的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勘探队冻结公司1号机组。如今,他们又获评全国工人先锋号。
          “精益求精,不畏艰苦,是这个机组铸造辉煌的主要原因之所在。”第二勘探队队长闫兴无认为。他介绍,2013年,公司承揽淮南矿业集团谢桥煤矿潜水泵排水系统改造电缆钻孔施工任务,1号机组负责工程施工。该项目钻孔设计孔深951米,钻孔直径900毫米,下入Φ377×14毫米的工作管952米,计重125.32吨,是目前为止安徽两淮地区最深的大口径钻孔,技术含量和施工难度前所未有。
          高级工程师陈昌友带领团队一面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一面实施岗前培训。施工过程中,为确保工期,机组采用24小时连续施工,所有施工人员全部吃住在工地;大口径钻进所使用的钻具又粗又重,调换钻具需要十几个人抬,累得腰酸腿疼;酷暑季节,大口径钻机的人字形钻塔没有塔衣,烈日下大家个个满头大汗,衣服常常是汗透了又被烤干;雨天施工,因工作需要不能身穿雨衣,只能在风雨中操作……
          淮南矿业集团的一位领导曾在施工现场称赞道:“这就是铁人般的地勘精神!
          经过7个月的日夜奋战,该工程不仅顺利通过专家验收评审,被评为优质工程,而且比计划工期整整提前了1个月。更为可贵的是,该机组创造了安徽省内冻结造孔钻效最高、冻结降温速度最快、交圈时间最短,以及大口径钻孔施工口径最大、孔深最深等多项纪录,被同行业称之为华东“第一孔”。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1号机组传承着这种精神:2006年冬,机组全体成员远征广西北海施工地热井工程,克服环境不熟悉、语言难沟通、生活不习惯、天寒地冻等不利因素,高质量地按期完成施工任务;2010年夏,铜陵新桥硫铁矿投料孔施工,应用“螺杆防沙过滤器改造技术”,使螺杆寿命延长到原来两倍,为矿方和建设方节省了大量开支;2012年春夏,机组在宁夏李家坝煤矿副斜井进行冻结造孔施工,安装井架那天,风沙突起,运送机械的车辆深陷流沙中,机组党员迅速成立突击队,用撬棍绳索,手抬肩扛,将钻具、钻塔运至井场,保证工程如期开工,并创造了平均月效3600米、最高月效达3700米的好成绩;2012年冬,施工陕西雅店煤矿井筒冻结造孔工程时,正值罕见的冰雨雪冬,钻进地段出现地下岩洞,堵漏非常困难,机组以超常毅力完成平日3倍以上的工作量,提前完成施工任务……
          “当然,仅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还不够,还要有技术革新。”第二勘探队党委副书记魏东说。他介绍,1号机组常年以“降成本增效益、小改小革、技术攻关、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为主题,组织申报安徽省煤田地质局模范班组,积极组织参加流动红旗竞赛、安康杯竞赛、“安全生产月”、钻探工技能大赛等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活动,不断创新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有效提升员工理论水平和技能操作能力。
          他们针对造孔核心技术,成立技改小组,研究优化施工工艺,根据地层性质优化组配钻具、分层调制优质泥浆、选层螺杆定向纠偏;创新支点下移法、孔底反削法及螺杆防沙过滤器改造技术等。他们创新“冻结造孔垂直施工工艺”、“矿井冻结造孔工艺技术”、“冻结造孔防斜纠偏技术”,提高冻结造孔钻探水平,保证施工质量和效率。他们在孔斜率小于2%,靶域半径小于1米的前提下,纠偏成功率达100%,彻底解决钻孔纠偏问题,大大提高了钻效。
          值得一提的是,1号机组十分注重安全质量管理,多年来,从未出现一例安全质量责任事故。他们坚持集约化、精细化管理,按照各项经济指标进行考核和奖惩,形成文明作业、节俭作业的良好风气。内部管理实行成本控制责任制,在朱集东煤矿瓦斯抽采孔项目中,利用了自制的导向牙轮组合钻头,节约成本36万多元。他们坚持钻机标准化管理,连续4年获得省局标准化钻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