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热议环保话题 为治理雾霾支招
中安在线讯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重要的公共产品和民生福祉。从去年的“出重拳”到今年的“铁腕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严厉措施彰显出政府在在治理环境问题上“动真碰硬”、坚定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连日来,出席两会的住皖全国政协委员热议环保话题,为碧水蓝天建言献策。
作为一名呼吸病领域的专家,近年来,刘荣玉委员围绕大气环境问题提了不少提案。在今年的两会上,刘荣玉援引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曾提到过的一个数据,让大家对雾霾之害有了更直观的概念。“此前,中美合作做了烧煤地区与不烧煤地区人群寿命的调查,计算雾霾的对人的影响,经过20年的统计,结果显示,烧煤的淮河以北,人的平均寿命比淮河以南人群寿命低5.52年。”“生态环保人人有责”,刘荣玉说,“大气、环保问题一直是公众关注焦点,虽然不容回避,但必有法可解。我认为大家应该更多考虑怎么办,从提高环保意识做起、从自己身边事做起。”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广新能源汽车,治理机动车尾气,提高油品标准和质量。全国政协委员赵韩表示,新能源汽车主要需要决电池的制造成本和充电问题。“例如,此前研发的氢燃料汽车,制作这辆汽车花费了约一年时间,其载客数、时速等和普通大巴类似,贵就贵在氢燃料电池,成本价在50万元左右,不适合推广。另外,对于电动汽车产业,蓄电池充电慢、充电设施少等因素,也限制了其发展普及的速度。”赵韩说。“为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建议依靠公共交通,让市民少开车,低碳出行,这就需要国家层面要更大力度的去支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赵韩表示,“APEC蓝”表明雾霾并非不可控制,但是雾霾治理和经济发展有很大关系。我们目前能做的,是多用清洁能源和加快结构转型。
对于氢燃料电池,王鹤龄委员也十分看好,认为可以着重研发,“可再生氢气来源于可再生能源,使用后又变成清洁的水,对环境没有污染。”王鹤龄认为,如果采用合理的办法,制氢可以“零污染”,后续化工过程还可以将氢能转化为甲烷、甲醇及其他液态燃料,可利用效率很高。“洁净能源应该建立成一个体系,在各个环节上形成产业链,特别是为当前我们为改善空气质量、节能减排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王鹤龄说。
对于因秸秆焚烧导致“浓雾锁城”的人为环境污染问题,牛立文委员建议开展秸秆综合利用“以疏促堵”。他建议出台支持秸秆综合利用相关政策,加大秸秆综合利用财政支持力度,用于补贴秸秆离田、还田、灭茬、收集、贮运、加工利用等各环节,安排秸秆综合利用基料化、原料化、能源化、肥料化、工业化利用项目。同时,加强秸秆还田的技术培训,做好农机配套和农技配套。“不能让农民因秸秆还田而减产,从而挫伤来年秸秆综合利用的积极性。”
全国政协委员王晓玉则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非常关注, “我们国家耕地面积在全世界占7%,化肥农药使用量超过了35%,这个比例非常失调,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土壤破坏太严重了。对化肥农药的生产量要严加控制,大幅度地消减。”王晓玉建议提倡农民更多使用厨余肥、牲畜肥、粪肥等有机肥料,“不使用化肥的,有关部门应该提供合理补偿和奖励。”(记者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