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安徽两会委员建议:制定巢湖旅游经济带发展整体规划

17.02.2016  23:41

昨日,安徽省正式进入“两会时间”。2月16日上午9时,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在安徽大剧院拉开帷幕。扶贫攻坚、打造制造业强省、职业 教育 、文化创新等成为开幕式上委员发言主题。

去年,省政协委员将关注的触角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从宏大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到细微的住房公积金重点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委员们都积极献言献策。

记者昨日从会上了解到,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以来,共收到提案1016件,经审查立案986件,截至去年底,所有提案都已办复。

这些提案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方面面,委员们的真知灼见也被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采纳。比如,省委省政府在研究制定推动我省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皖北发展、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推进皖南国际文化 旅游 示范区建设等文件政策和重要举措时,充分吸纳提案建议。

今年,委员们将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哪里?在昨日的开幕式大会发言环节,委员们就推进扶贫攻坚、打造制造业强省、职业教育、文化创新等提出建议。

关键词:扶贫攻坚

整体开发大别山旅游资源

作为开幕式上首个发言的省政协委员,郑永飞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大别山地区扶贫攻坚”,他表示,大别山地区的长期牺牲奉献成为该地区贫困的主要原因,要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引领大别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扶贫攻坚。

让大别山地理标志成为绿色健康的保证

他建议,建立一个完整科学的生态补偿制度,让得益于大别山生态环境庇护的周边地区对其进行反哺,对大别山区多年来的奉献和牺牲作出补偿。

在易地扶贫搬迁中,让易地搬迁的人们对新的居住地有归属感,让他们看到 生活 的希望;在发展生态产业方面,充分利用大别山优质生态环境,打响绿色生态品牌,使大别山地理标志成为绿色健康的保证;同时,还可以整体开发鄂豫皖大别山区的旅游资源;与养老服务相融合,打造健康生态养老产业。

对大别山地区的“脱贫之路”,郑永飞还建议,通过智力扶贫来激发内部的发展热情,并加大老区和发达地区干部挂职交流力度,高校招生政策更多地向老区倾斜。

既要物质扶贫也要文化扶贫

在昨日下午的分组讨论上,同样有省政协委员在关注扶贫的事儿。省政协委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方贤道说,帮助农村人口脱贫致富,是他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曾经跑遍中国农村进行艺术创作的他,目睹贫困地区人口的生活状态,“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真的非常重要。”

在“物质脱贫”的同时,方贤道也在思考贫困人口的“文化脱贫”,他建议,在贫困人口实现物质满足的同时,还要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作为文艺组的委员,我就在想,是不是可以做些事情帮助他们实现文化的脱贫。”

关键词:环巢湖旅游

环巢湖旅游要带动全省旅游经济大发展

“环巢湖旅游的稳步推进,不能仅局限于环巢湖旅游的小圈子,需要摸索和探索出一条符合环巢湖旅游经济带发展的路子,带动全省旅游经济的大发展。”在致公党安徽省委员会提交的书面发言中,将关注的焦点“锁定”巢湖旅游的发展。

制定好整体发展规划

致公党安徽省委员会认为,旅游不是简单的游山玩水,旅游经济也不是简单的景点门票经济,而是一个能够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支柱产业。需要利用巢湖旅游资源,共同打造巢湖旅游经济带,推动 合肥 甚至安徽相关经济的发展,走上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

为巢湖旅游经济带的打造“支招”, 致公党安徽省委员会提出的首个建议是:制定巢湖旅游经济带发展整体规划。

建议在这个规划中,把合肥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建设,把文化娱乐、休闲度假、旅游景点建设等,均纳入全市总体发展规划序列。通过规划,调整旅游相关产业结构,合理配置旅游资源,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环巢湖旅游经济带的协调发展。

环巢湖布设更多服务驿站

致公党安徽省委员会建议,加大推进各级旅游驿站、旅游厕所、景区标识牌、咨询中心、集散中心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在环巢湖大道沿线布点驿站及多处临时驻足点,旅游服务驿站,主要提供基础旅游服务,满足游客停车、自行车租赁、加油加气、充电、零购、公厕、导览、咨询等基本旅游需求。同时,还要挖掘和整理好环巢湖的历史文化遗产。

合肥要带动全省旅游经济发展

致公党安徽省委员会表示,环巢湖旅游开发将有利于发挥合肥市在全省旅游网络中作为城市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中心城市的作用,带动全省东、南、西、北、西南和皖江旅游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带动全省旅游均衡发展。

“‘大湖名城’作为合肥的旅游品牌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开始赢得一定的知名度。”致公党安徽省委员会表示,环巢湖旅游需要摸索和探索出一条符合环巢湖旅游经济带发展的路子,带动全省旅游经济的大发展。

关键词:制造强省

鼓励我省企业走出去收购国外技术和产品

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赵韩表示,我省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等政策的出台,使我省成为制造业强省初见曙光,但是,我省制造业仍处在产业链的中段,缺乏世界一流跨国公司等。

他建议,要使科技人员和中小企业更容易、更快地申请专利,鼓励申请国际专利;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掌握一批核心产品;加大技改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加大品牌建设力度。

他同时表示,要鼓励企业走出去收购国外先进技术和产品,使一些企业成为享誉国内外的大企业和领头羊企业。

昨日,安徽省正式进入“两会时间”。2月16日上午9时,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在安徽大剧院拉开帷幕。扶贫攻坚、打造制造业强省、职业教育、文化创新等成为开幕式上委员发言主题。

去年,省政协委员将关注的触角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从宏大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到细微的住房公积金重点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委员们都积极献言献策。

记者昨日从会上了解到,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以来,共收到提案1016件,经审查立案986件,截至去年底,所有提案都已办复。

这些提案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方面面,委员们的真知灼见也被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采纳。比如,省委省政府在研究制定推动我省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皖北发展、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等文件政策和重要举措时,充分吸纳提案建议。

今年,委员们将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哪里?在昨日的开幕式大会发言环节,委员们就推进扶贫攻坚、打造制造业强省、职业教育、文化创新等提出建议。

关键词:扶贫攻坚

整体开发大别山旅游资源

作为开幕式上首个发言的省政协委员,郑永飞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大别山地区扶贫攻坚”,他表示,大别山地区的长期牺牲奉献成为该地区贫困的主要原因,要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引领大别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扶贫攻坚。

让大别山地理标志成为绿色健康的保证

他建议,建立一个完整科学的生态补偿制度,让得益于大别山生态环境庇护的周边地区对其进行反哺,对大别山区多年来的奉献和牺牲作出补偿。

在易地扶贫搬迁中,让易地搬迁的人们对新的居住地有归属感,让他们看到生活的希望;在发展生态产业方面,充分利用大别山优质生态环境,打响绿色生态品牌,使大别山地理标志成为绿色健康的保证;同时,还可以整体开发鄂豫皖大别山区的旅游资源;与养老服务相融合,打造健康生态养老产业。

对大别山地区的“脱贫之路”,郑永飞还建议,通过智力扶贫来激发内部的发展热情,并加大老区和发达地区干部挂职交流力度,高校招生政策更多地向老区倾斜。

既要物质扶贫也要文化扶贫

在昨日下午的分组讨论上,同样有省政协委员在关注扶贫的事儿。省政协委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方贤道说,帮助农村人口脱贫致富,是他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曾经跑遍中国农村进行艺术创作的他,目睹贫困地区人口的生活状态,“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真的非常重要。”

在“物质脱贫”的同时,方贤道也在思考贫困人口的“文化脱贫”,他建议,在贫困人口实现物质满足的同时,还要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作为文艺组的委员,我就在想,是不是可以做些事情帮助他们实现文化的脱贫。”

关键词:环巢湖旅游

环巢湖旅游要带动全省旅游经济大发展

“环巢湖旅游的稳步推进,不能仅局限于环巢湖旅游的小圈子,需要摸索和探索出一条符合环巢湖旅游经济带发展的路子,带动全省旅游经济的大发展。”在致公党安徽省委员会提交的书面发言中,将关注的焦点“锁定”巢湖旅游的发展。

制定好整体发展规划

致公党安徽省委员会认为,旅游不是简单的游山玩水,旅游经济也不是简单的景点门票经济,而是一个能够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支柱产业。需要利用巢湖旅游资源,共同打造巢湖旅游经济带,推动合肥甚至安徽相关经济的发展,走上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

为巢湖旅游经济带的打造“支招”, 致公党安徽省委员会提出的首个建议是:制定巢湖旅游经济带发展整体规划。

建议在这个规划中,把合肥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建设,把文化娱乐、休闲度假、旅游景点建设等,均纳入全市总体发展规划序列。通过规划,调整旅游相关产业结构,合理配置旅游资源,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环巢湖旅游经济带的协调发展。

环巢湖布设更多服务驿站

致公党安徽省委员会建议,加大推进各级旅游驿站、旅游厕所、景区标识牌、咨询中心、集散中心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在环巢湖大道沿线布点驿站及多处临时驻足点,旅游服务驿站,主要提供基础旅游服务,满足游客停车、自行车租赁、加油加气、充电、零购、公厕、导览、咨询等基本旅游需求。同时,还要挖掘和整理好环巢湖的历史文化遗产。

合肥要带动全省旅游经济发展

致公党安徽省委员会表示,环巢湖旅游开发将有利于发挥合肥市在全省旅游网络中作为城市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中心城市的作用,带动全省东、南、西、北、西南和皖江旅游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带动全省旅游均衡发展。

“‘大湖名城’作为合肥的旅游品牌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开始赢得一定的知名度。”致公党安徽省委员会表示,环巢湖旅游需要摸索和探索出一条符合环巢湖旅游经济带发展的路子,带动全省旅游经济的大发展。

关键词:制造强省

鼓励我省企业走出去收购国外技术和产品

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赵韩表示,我省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等政策的出台,使我省成为制造业强省初见曙光,但是,我省制造业仍处在产业链的中段,缺乏世界一流跨国公司等。

他建议,要使科技人员和中小企业更容易、更快地申请专利,鼓励申请国际专利;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掌握一批核心产品;加大技改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加大品牌建设力度。

他同时表示,要鼓励企业走出去收购国外先进技术和产品,使一些企业成为享誉国内外的大企业和领头羊企业。

关键词:职业教育

推进职业教育优化 鼓励企业设立“首席技师”

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加大,如何在“调速换挡”中实现“减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省政协委员谈理平认为,打造安徽经济升级版,需要通过职业教育的优化升级,将我省的人口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以此为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夯实人才资源基础。

现象:我省亟需技工人才

谈理平表示,亟需尽快从依靠低成本劳动力数量上的“人口红利”,转向依靠高技能劳动力质量上的“人才红利”,方能在创新驱动中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安徽是中国的劳动力人口大省,2014年全省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达到3893万人,但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在劳动力人口中的占比偏低。2014年底,全省技能人才总量仅为38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02万人,不能满足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需要。”

谈理平称,2014年上半年调查显示,我省企业最稀缺的仍然是高级技工和普通技工。

建议:鼓励企业设立“首席技师”

如何破解技术工人匮乏的现状?谈理平称,这有赖于职业教育的优化升级。

“首先,要着眼于未来安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需求,积极构建和打造与安徽经济升级版相适应的技能人才专业结构。”谈理平表示,结合发展需要,统筹办好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院,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特别是要根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需要,重点提升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商务、经营管理等领域的人才培养。

“其次,要抓好培养模式的优化升级。”谈理平建议,推进与国外职业教育院校的全方位合作,通过吸收和借鉴德国、瑞士、日本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先进模式和先进经验,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校企合作为主要模式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最后,要抓好培养质量的优化升级。”谈理平说,安徽的职业教育,要对接安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构建起“厚基础、精专业、强能力”的应用型技能人才质量培养模式。

谈理平建议,要鼓励企业在关键岗位、核心技术领域设立“首席技师”、“技能专家”等高技能人才岗位,通过“传帮带”实现技能人才质量的提升,并组织企业青年技术骨干到技能大师工作室、技师学院、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接受技能训练和研修,提升其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增加高技能人才在劳动力人口中的占比。

关键词:文化创新

国有重点文化企业试点职业经理人制度

近年来,我省文化产业发展较快。省政协委员、省文化厅副厅长李修松表示,目前我省还存在诸如文化体制改革瓶颈难以突破、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未能形成核心竞争优势等问题。为此,他建议优化我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环境。

李修松建议,进一步简政放权,尝试率先实施文化产业负面清单制度,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支持具有创新、竞争力的民营文化企业做大做强。

“从税收、信贷、人才等多方面促进和引导文化产业发展,促进相关产业向文化产业集聚,大力发展创新型文化企业并发挥其示范作用。”李修松称,在国有重点文化企业开展股权期权激励、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调动广大员工积极性,激发创造力。

“应扩展我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空间。”李修松表示,打破行政分割,实施“文化+”工程,可以加速文化产业与金融、旅游、教育、体育、信息、建筑、农业、服装、餐饮等产业乃至相关制造业的融合,从而衍生新业态,拉长产业链,提升市场竞争力,推动我省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

此外,李修松认为,还可以创新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发展混合所有制文化企业。打造文化产权交易平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记者 刘淑 佟人冬)

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加大,如何在“调速换挡”中实现“减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省政协委员谈理平认为,打造安徽经济升级版,需要通过职业教育的优化升级,将我省的人口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以此为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夯实人才资源基础。

现象:我省亟需技工人才

谈理平表示,亟需尽快从依靠低成本劳动力数量上的“人口红利”,转向依靠高技能劳动力质量上的“人才红利”,方能在创新驱动中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安徽是中国的劳动力人口大省,2014年全省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达到3893万人,但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在劳动力人口中的占比偏低。2014年底,全省技能人才总量仅为38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02万人,不能满足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需要。”

谈理平称,2014年上半年调查显示,我省企业最稀缺的仍然是高级技工和普通技工。

建议:鼓励企业设立“首席技师”

如何破解技术工人匮乏的现状?谈理平称,这有赖于职业教育的优化升级。

“首先,要着眼于未来安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需求,积极构建和打造与安徽经济升级版相适应的技能人才专业结构。”谈理平表示,结合发展需要,统筹办好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院,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特别是要根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需要,重点提升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商务、经营管理等领域的人才培养。

“其次,要抓好培养模式的优化升级。”谈理平建议,推进与国外职业教育院校的全方位合作,通过吸收和借鉴德国、瑞士、日本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先进模式和先进经验,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校企合作为主要模式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最后,要抓好培养质量的优化升级。”谈理平说,安徽的职业教育,要对接安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构建起“厚基础、精专业、强能力”的应用型技能人才质量培养模式。

谈理平建议,要鼓励企业在关键岗位、核心技术领域设立“首席技师”、“技能专家”等高技能人才岗位,通过“传帮带”实现技能人才质量的提升,并组织企业青年技术骨干到技能大师工作室、技师学院、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接受技能训练和研修,提升其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增加高技能人才在劳动力人口中的占比。

昨日,安徽省正式进入“两会时间”。2月16日上午9时,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在安徽大剧院拉开帷幕。扶贫攻坚、打造制造业强省、职业教育、文化创新等成为开幕式上委员发言主题。

去年,省政协委员将关注的触角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从宏大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到细微的住房公积金重点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委员们都积极献言献策。

记者昨日从会上了解到,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以来,共收到提案1016件,经审查立案986件,截至去年底,所有提案都已办复。

这些提案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方面面,委员们的真知灼见也被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采纳。比如,省委省政府在研究制定推动我省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皖北发展、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等文件政策和重要举措时,充分吸纳提案建议。

今年,委员们将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哪里?在昨日的开幕式大会发言环节,委员们就推进扶贫攻坚、打造制造业强省、职业教育、文化创新等提出建议。

关键词:扶贫攻坚

整体开发大别山旅游资源

作为开幕式上首个发言的省政协委员,郑永飞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大别山地区扶贫攻坚”,他表示,大别山地区的长期牺牲奉献成为该地区贫困的主要原因,要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引领大别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扶贫攻坚。

让大别山地理标志成为绿色健康的保证

他建议,建立一个完整科学的生态补偿制度,让得益于大别山生态环境庇护的周边地区对其进行反哺,对大别山区多年来的奉献和牺牲作出补偿。

在易地扶贫搬迁中,让易地搬迁的人们对新的居住地有归属感,让他们看到生活的希望;在发展生态产业方面,充分利用大别山优质生态环境,打响绿色生态品牌,使大别山地理标志成为绿色健康的保证;同时,还可以整体开发鄂豫皖大别山区的旅游资源;与养老服务相融合,打造健康生态养老产业。

对大别山地区的“脱贫之路”,郑永飞还建议,通过智力扶贫来激发内部的发展热情,并加大老区和发达地区干部挂职交流力度,高校招生政策更多地向老区倾斜。

既要物质扶贫也要文化扶贫

在昨日下午的分组讨论上,同样有省政协委员在关注扶贫的事儿。省政协委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方贤道说,帮助农村人口脱贫致富,是他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曾经跑遍中国农村进行艺术创作的他,目睹贫困地区人口的生活状态,“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真的非常重要。”

在“物质脱贫”的同时,方贤道也在思考贫困人口的“文化脱贫”,他建议,在贫困人口实现物质满足的同时,还要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作为文艺组的委员,我就在想,是不是可以做些事情帮助他们实现文化的脱贫。”

关键词:环巢湖旅游

环巢湖旅游要带动全省旅游经济大发展

“环巢湖旅游的稳步推进,不能仅局限于环巢湖旅游的小圈子,需要摸索和探索出一条符合环巢湖旅游经济带发展的路子,带动全省旅游经济的大发展。”在致公党安徽省委员会提交的书面发言中,将关注的焦点“锁定”巢湖旅游的发展。

制定好整体发展规划

致公党安徽省委员会认为,旅游不是简单的游山玩水,旅游经济也不是简单的景点门票经济,而是一个能够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支柱产业。需要利用巢湖旅游资源,共同打造巢湖旅游经济带,推动合肥甚至安徽相关经济的发展,走上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

为巢湖旅游经济带的打造“支招”, 致公党安徽省委员会提出的首个建议是:制定巢湖旅游经济带发展整体规划。

建议在这个规划中,把合肥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建设,把文化娱乐、休闲度假、旅游景点建设等,均纳入全市总体发展规划序列。通过规划,调整旅游相关产业结构,合理配置旅游资源,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环巢湖旅游经济带的协调发展。

环巢湖布设更多服务驿站

致公党安徽省委员会建议,加大推进各级旅游驿站、旅游厕所、景区标识牌、咨询中心、集散中心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在环巢湖大道沿线布点驿站及多处临时驻足点,旅游服务驿站,主要提供基础旅游服务,满足游客停车、自行车租赁、加油加气、充电、零购、公厕、导览、咨询等基本旅游需求。同时,还要挖掘和整理好环巢湖的历史文化遗产。

合肥要带动全省旅游经济发展

致公党安徽省委员会表示,环巢湖旅游开发将有利于发挥合肥市在全省旅游网络中作为城市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中心城市的作用,带动全省东、南、西、北、西南和皖江旅游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带动全省旅游均衡发展。

“‘大湖名城’作为合肥的旅游品牌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开始赢得一定的知名度。”致公党安徽省委员会表示,环巢湖旅游需要摸索和探索出一条符合环巢湖旅游经济带发展的路子,带动全省旅游经济的大发展。

关键词:制造强省

鼓励我省企业走出去收购国外技术和产品

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赵韩表示,我省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等政策的出台,使我省成为制造业强省初见曙光,但是,我省制造业仍处在产业链的中段,缺乏世界一流跨国公司等。

他建议,要使科技人员和中小企业更容易、更快地申请专利,鼓励申请国际专利;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掌握一批核心产品;加大技改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加大品牌建设力度。

他同时表示,要鼓励企业走出去收购国外先进技术和产品,使一些企业成为享誉国内外的大企业和领头羊企业。

关键词:职业教育

推进职业教育优化 鼓励企业设立“首席技师”

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加大,如何在“调速换挡”中实现“减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省政协委员谈理平认为,打造安徽经济升级版,需要通过职业教育的优化升级,将我省的人口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以此为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夯实人才资源基础。

现象:我省亟需技工人才

谈理平表示,亟需尽快从依靠低成本劳动力数量上的“人口红利”,转向依靠高技能劳动力质量上的“人才红利”,方能在创新驱动中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安徽是中国的劳动力人口大省,2014年全省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达到3893万人,但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在劳动力人口中的占比偏低。2014年底,全省技能人才总量仅为38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02万人,不能满足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需要。”

谈理平称,2014年上半年调查显示,我省企业最稀缺的仍然是高级技工和普通技工。

建议:鼓励企业设立“首席技师”

如何破解技术工人匮乏的现状?谈理平称,这有赖于职业教育的优化升级。

“首先,要着眼于未来安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需求,积极构建和打造与安徽经济升级版相适应的技能人才专业结构。”谈理平表示,结合发展需要,统筹办好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院,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特别是要根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需要,重点提升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商务、经营管理等领域的人才培养。

“其次,要抓好培养模式的优化升级。”谈理平建议,推进与国外职业教育院校的全方位合作,通过吸收和借鉴德国、瑞士、日本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先进模式和先进经验,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校企合作为主要模式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最后,要抓好培养质量的优化升级。”谈理平说,安徽的职业教育,要对接安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构建起“厚基础、精专业、强能力”的应用型技能人才质量培养模式。

谈理平建议,要鼓励企业在关键岗位、核心技术领域设立“首席技师”、“技能专家”等高技能人才岗位,通过“传帮带”实现技能人才质量的提升,并组织企业青年技术骨干到技能大师工作室、技师学院、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接受技能训练和研修,提升其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增加高技能人才在劳动力人口中的占比。

关键词:文化创新

国有重点文化企业试点职业经理人制度

近年来,我省文化产业发展较快。省政协委员、省文化厅副厅长李修松表示,目前我省还存在诸如文化体制改革瓶颈难以突破、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未能形成核心竞争优势等问题。为此,他建议优化我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环境。

李修松建议,进一步简政放权,尝试率先实施文化产业负面清单制度,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支持具有创新、竞争力的民营文化企业做大做强。

“从税收、信贷、人才等多方面促进和引导文化产业发展,促进相关产业向文化产业集聚,大力发展创新型文化企业并发挥其示范作用。”李修松称,在国有重点文化企业开展股权期权激励、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调动广大员工积极性,激发创造力。

“应扩展我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空间。”李修松表示,打破行政分割,实施“文化+”工程,可以加速文化产业与金融、旅游、教育、体育、信息、建筑、农业、服装、餐饮等产业乃至相关制造业的融合,从而衍生新业态,拉长产业链,提升市场竞争力,推动我省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

此外,李修松认为,还可以创新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发展混合所有制文化企业。打造文化产权交易平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记者 刘淑佟人冬)

近年来,我省文化产业发展较快。省政协委员、省文化厅副厅长李修松表示,目前我省还存在诸如文化体制改革瓶颈难以突破、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未能形成核心竞争优势等问题。为此,他建议优化我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环境。

李修松建议,进一步简政放权,尝试率先实施文化产业负面清单制度,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支持具有创新、竞争力的民营文化企业做大做强。

“从税收、信贷、人才等多方面促进和引导文化产业发展,促进相关产业向文化产业集聚,大力发展创新型文化企业并发挥其示范作用。”李修松称,在国有重点文化企业开展股权期权激励、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调动广大员工积极性,激发创造力。

“应扩展我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空间。”李修松表示,打破行政分割,实施“文化+”工程,可以加速文化产业与金融、旅游、教育、体育、信息、建筑、农业、服装、餐饮等产业乃至相关制造业的融合,从而衍生新业态,拉长产业链,提升市场竞争力,推动我省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

此外,李修松认为,还可以创新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发展混合所有制文化企业。打造文化产权交易平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记者 刘淑佟人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