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总统连任后的那些糟心事

26.11.2014  12:23

    自2012年11月连任以来,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没能逃过第二任期诅咒,可谓是一路心酸泪两行。奥巴马不仅被评为1945年二战以来“最糟糕总统”,11月的美国中期选举也宣告失败,彻底沦为“跛脚鸭”总统。盘点完奥巴马连任后的那些糟心事,小编都倍感虐心。敢问一句,总统大人,您的小心脏还安好吗?

   深陷“棱镜门”丑闻 美国政府成舆论焦点

   奥巴马政府深陷“棱镜门”丑闻。

  2013年6月,前美国中央情报局(CIA)雇员、前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技术承包人爱德华•斯诺登向媒体提供机密文件致使包括“棱镜”项目在内美国政府多个秘密情报监视项目“曝光”。斯诺登的爆料犹如一枚重磅炸弹,掀起了一股舆论巨浪,奥巴马政府毫无疑问成为了众矢之的。随着斯诺登避难俄罗斯,事件仍然持续发酵。虽然美国政府大为恼火,誓言要将斯诺登缉拿归案,但是面对俄罗斯的庇护却无计可施。

  “棱镜门”丑闻让奥巴马栽了跟头,由此会看出总统面临弹劾时是多么不堪一击。至于此次丑闻的结果,无论国会最后有没有胆量将违反宪法的奥巴马“绳之以法”,奥巴马身边的左右手们,包括从刚被任命为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赖斯到司法部长霍尔德再到国家情报总监克拉珀,都会被彻底视为说谎者,无法再被信任。

  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监听丑闻在欧美搅起一场外交风暴,欧盟代表团到华盛顿上门讨说法,德国、西班牙、法国领导人等着奥巴马给交代——随着泄密发展,等待奥巴马解释的领导人可能越来越多。法国官方发表了措辞严厉的声明,称美国的行为“在朋友和盟友之间是不可接受的,侵犯了法国人的隐私”。法国外长法比尤斯称:“必须采取措施保证此类事件不再发生。法美两国在打击恐怖主义的合作中关系密切,但这种合作并不能证明一切。”巴西总统罗塞夫用行动对美国表示了不满。据CNN报道,因监听事件,她取消了原定10月对华盛顿进行的国事访问。

  虽然奥巴马极力摆脱“监听门”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是没有人会相信美国总统会对自己眼皮底下发生的事一无所知。

   政府停摆 债务危机折射两党暗斗

  2013年10月,由于美国两党尚未解决2014新财年的政府预算分歧,美国政府非核心部门在10月1日正式“停摆”。导致美国联邦政府重蹈17年前停摆的原因,表面上看,在于两党对奥巴马的新医改法案存在着重大分歧,但根本上,还是美国政府预算危机或者说是即将于10月17日 “债务上限”的预演。

  白宫行政管理和预算局的数据显示,受冲击最大的是美国航天局、环境保护署、劳工部、内政部、财政部、能源部、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等部门,这些机构被迫停工的雇员都超过各自总雇员人数的50%。国土安全部、司法部、退伍军人事务部等部门所受冲击最小,被迫停工的雇员都不到各自总雇员人数的20%。此外,美国400余处国家公园、国家纪念园和纪念碑以及受联邦政府支持的史密森学会旗下博物馆将会关门,私营部门申请政府贷款等公共服务将被迫延期,白宫四分之三的工作人员被迫停工。美国政府雇员联合会总裁考克斯预计,约三分之一的联邦政府雇员,总共约有80万至100万的政府雇员将被迫停工。预算问题和“债务上限”已经成为美国两党政治对峙的筹码。

  预算问题和“债务上限”已经成为美国两党政治对峙的筹码。美国政府预算危机将不可避免地变得常态化和频繁化,成为威胁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最大的不确定性之一。

  内政的掣肘也影响到了盟友对美国的信心。就算危机解决,奥巴马的治理能力,也无可置疑地被打上了一个问号,美国的软实力无疑也受到了打击。联邦政府关门第一天,正在韩国访问的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就受到了拷问。“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美国能否履行与盟友达成的承诺?”哈格尔透露,韩方官员多次问他美国政府为何关门,关门将为盟友对美国的信任蒙上阴影。哈格尔指出,政府关门的举动,将直接影响美国在全球建立的伙伴关系,影响到美国在世界各地的军事任务,影响到盟友对美国的信心。

  这次关门的时机,则恰逢APEC峰会及一系列东盟峰会、东亚峰会举行。因为后院起火,奥巴马不得不缺席APEC峰会并取消了原定的东亚四国之行,改由国务卿克里代表出席。代替奥巴马出席APEC峰会及东盟峰会的克里强调,美国绝不动摇对亚洲的承诺,并表示美国的“政府关门”很快就会过去。但这一表态无法消除奥巴马未能亲自到场的影响。

   弗格森枪击案再揭美国伤疤 非洲裔总统难解种族问题

  美国中文网局雅虎新闻报道,8月14日星期四,美国总统奥巴马就密苏里州警察开枪打死非裔男子事件,呼吁“和平与理解”。

  2014年8月9日,美国密苏里州一名白人警察在圣路易斯县弗格森市开枪打死手无寸铁的18岁黑人青年迈克尔·布朗。初步尸检显示,布朗至少身中6枪,其中有两枪在头部。枪击案立即引发当地民众大规模抗议和骚乱,该州州长不得不调遣国民警卫队进驻弗格森维持治安。18日,正在外地休假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也不得不提前结束休假,返回白宫处理弗格森骚乱等事件。

  从民众与官方的反应步步升级不难看出,种族问题始终是美国社会最深的伤疤,极易揭开,却极难愈合。奥巴马作为美国第一位非洲裔总统,其号召美国民众超越种族分歧的梦想在弗格森枪击案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此外,奥巴马虽指示司法部长前往弗格森调查案件,但自己并不前往,就此事件的讲话中,也没有了类似于2012年“马丁案”中,诸如“如果我有一个儿子,他会和马丁很像”这样带着强烈情绪的语言。

  分析人士认为,弗格森事件说明,长期以来美国的种族隔离、种族歧视以及种族边缘化状况其实根本没有结束。甚至有评论认为,美国面临着种族歧视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尽管有着非洲裔总统掌控政权,但少数族裔美国公民沦为“二等公民”的现象却依然无法避免。

  弗格森地区长期骚乱使奥巴马总统压力山大,国际社会也纷纷谴责美国社会种族歧视和司法不公,并指出美国在这些问题上一直在奉行双重标准。埃及外交部就对此事件发表声明,敦促美国政府对密苏里州弗格森市的抗议活动保持克制。柬埔寨首相洪森称,美国对自己国内示威采取镇压行动,但却不允许其他国家控制反政府示威局势,美国奉行的是“不同的标准”。

   医改前路艰辛 奥巴马遭起诉政治前途雪上加霜

  7月30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以225票赞成、201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议案,正式授权众议院议长博纳对总统奥巴马滥用行政权力提起诉讼。这是奥巴马在华盛顿发表讲话的资料照片(7月21日摄)。 新华社记者 殷博古 摄

  2014年11月21日,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博纳宣布,奥巴马政府在落实医改法案过程中行使了“超出宪法赋予的权力”,众议院已就此正式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书列举了“两宗罪”,包括奥巴马政府“两次推迟实施”医改法案中关于雇主必须为雇员购买医疗保险的条款,奥巴马政府违规使用联邦账户资金向保险公司支付1750亿美元,上述两项均属“非法”。

  医疗改革,这可以算作是奥巴马任内为数不多的最具标志性的“政绩工程”,也被美国媒体誉为“美国社会保障体系45年来最大变革”。但是,“奥巴马医改”法案从出台到生效实施可谓一波三折,美国民众和舆论对此也多有抱怨,奥巴马的个人支持率也因推行医改中的决策失误大受影响。此次新医改的重要举措――医保方案网购交易平台“健保交易所”,自2013年10月1日启动以来注册参保人数远远不如预期,这与网站频出严重技术问题有关,同时也是政府低估了问题的复杂性。

  美国舆论普遍认为,“奥巴马医改”引发的种种问题其实正是美国社会长期以来有关公平与效率问题的疑惑。“奥巴马医改”的初衷就是要覆盖3000多万没有参加任何形式医保的人群,从而以“个人强制”手段实现美国式的全民医保。不过一直以来,美国两党对如何进行医改存在巨大分歧:民主党阵营认为应当扩大政府干预,通过社会财富再分配实现全民享用医疗保险;共和党阵营则更倾向于通过市场竞争来提高效率,进而降低医疗费用、优化医保系统。

  如今奥巴马又成为国会众议院的被告人,这无疑让其在美国总统最后两年内的角色显得相当尴尬,对于他最后两年的政治表现来说,也是雪上加霜。

   “伊斯兰国”突然坐大 奥巴马总统遭受“炙烤”

  8月9日,奥巴马在白宫南草坪前发表讲话,称法国和英国支持美国在伊拉克的人道主义行动。

  2014年6月,一个名为“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S)的反政府武装在伊北部地区攻城掠地,相继占领了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和萨拉赫丁省首府提克里特(萨达姆的老家),并向首都巴格达不断逼近。在此过程中,这一极端武装组织宣称杀死了1700多名伊拉克什叶派士兵,还绑架了土耳其驻摩苏尔总领事馆内包括总领事在内的49名外交人员、家属和保镖。

  “伊斯兰国”武装组织迅猛壮大,美国被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先是悍然发动伊拉克战争,打破伊拉克国内各政治力量的平衡,导致逊尼派极端组织异军突起;后来新上台的奥巴马政府又匆忙从伊拉克撤军,是典型的“只管制造麻烦,不管收拾残局”做法。

  面对伊拉克复杂的局势,奥巴马在出兵问题上左右为难处处掣肘。8月28日,奥巴马在白宫记者会上说,“伊斯兰国”武装持续对伊拉克、叙利亚等地构成威胁,但“我们的策略还没有成型”。此言一出,舆论大哗。美国国内各大电视台、主流报纸、互联网络批评之声连片,认为奥巴马的讲话是在“长‘伊斯兰国’的威风、灭自己的士气”。

  针对“伊斯兰国”的军事行动,奥巴马不仅在舆论上难占上风,而且在法律上还面临获得授权的问题。根据美国国内有关法律,总统有权下令进行不超过60天的“敌对行动”,如果超出这一期限,必须获得国会批准,否则就要停止行动。除舆论和法律外,美国政府和民众更担心“伊斯兰国”武装被清除出伊拉克、叙利亚后流窜至全球各地,而美国本土可能成为袭击目标。13年前“9·11事件”的阴影仍在美国民众心中挥之不去。

  8月,奥巴马政府只对“伊斯兰国”实施空袭,但最近奥巴马总统宣布向伊拉克增兵1500人,美军似乎正在将作战重心由空袭转向地面。对奥巴马而言,这种调整有着巨大的政治风险。当年他竞选总统的承诺之一就是结束伊拉克战争,而在2011年终于从伊拉克完成撤军后,奥巴马曾多次表示,决不派地面部队重返伊拉克。如今事态的发展似乎已经超出他的掌控。

   顾此失彼 奥巴马外交“头疼事”不断

  奥巴马与普京(资料图)

  奥巴马连任以来,巴以冲突、乌克兰危机、利比亚危机、伊拉克乱局、伊朗核问题等多个国际热点相继剧烈升温,奥巴马政府顾此失彼,在投鼠忌器中突显左右为难,“头疼事”不断。

  叙利亚持续3年多的冲突中,反对派的主要诉求之一是让总统巴沙尔·阿萨德下台,而奥巴马政府也曾谈及想要打破巴沙尔的“算盘”。而如今,巴沙尔依然掌控大权,成功连任总统。一年多来,美国希望推动叙政府和反对派代表通过和平谈判方式化解危机,而好不容易举行的叙利亚问题第二轮日内瓦会谈于2014年2月中旬无果而终。

  2014年6月剧烈升温的巴以冲突无疑是奥巴马政府外交政策的一大败笔。奥巴马入主白宫伊始,便将解决巴以问题作为其全球外交重点攻关方向。克里就任国务卿后,亲自主抓巴以和谈,然而毫无建树,只能眼睁睁看着目前正在加沙地带上演的血腥一幕。

  自从乌克兰爆发政治危机、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后,俄美关系紧张迅速成为奥巴马政府主要的外交危机。美方如何处理与俄关系已经开始考验奥巴马政府的勇气以及美国与欧洲盟友的紧密程度。乌克兰危机导致西方阵营与俄罗斯严重对立,触发外界对“冷战”卷土重来的忧虑。西方对俄罗斯施以多轮制裁,并且取消了6月在俄罗斯索契举行八国集团峰会的计划,以七国集团峰会取而代之。但是现阶段,在解决叙利亚化武销毁、伊朗核问题谈判以及朝鲜半岛核问题方面,奥巴马政府都需要俄方配合。

  在外交上几无建树的奥巴马政府太需要一个可以称之为“成就”的慰藉,伊朗核问题便被奥巴马政府视如救命稻草。但是,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谈判的截止期限已过,伊核问题仍未达成协议,谈判将再次延期至2015年6月30日。

  在反恐问题上,全球反恐形势也面临着大步倒退。根据美国国务院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基地”分支机构近年来愈发猖狂。报告说,“基地”也门分支“持续对美国构成最严重威胁”,叙利亚内战为一些与“基地”存在关联的武装组织发展壮大提供了温床,西非和北非的宗教极端组织近期也愈发频繁地发动恐怖行动。

  奥巴马“重返亚太”战略收效甚微,2014年4月的亚洲之行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奥巴马抵日访问前,外界认为两国将借着这一契机打破《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谈判停滞僵局,孰料奥巴马却“空手而归”。另外,对于美国在东亚地区的两大盟友日本和韩国,双方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就领土纷争和“慰安妇”议题,日韩各执一词。

责编:刘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