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双双勤耕耘 桃李芬芳满园春
盛诗凯和夏红梅是盛桥镇陡岗小学一对夫妻教师,他们扎根乡村10多载,潜心教书育人,甘当辛勤园丁,赢得了周边群众的称赞,多次受到县、镇教育部门的表彰。在第3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记者来到了陡岗小学,采访了这对夫妻教师,共同品味他们的辛酸与甘甜。
一
“10月1日,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生日!”寻着琅琅的读书声,记者走进二年级教室,看到夏红梅正在上“识字”课,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课堂上洋溢快乐的笑容。而在五年级教室里,盛诗凯正在与学生们探讨体积和容积问题,孩子们的思维紧跟着老师转,探寻数字与空间的科学知识。
下课之后,在办公室,记者对他们做了专访。
2005年2月,夏红梅从合肥学院毕业后,踏上了三尺讲台,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并认识了盛诗凯。这位像大哥哥一样的同事,是1998年从无为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回家乡教书的。
“原来老学校在小龙岗村,只有两排砖瓦房,条件十分艰苦。”盛诗凯回忆说,现在学校是1997年在老中心学校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夏红梅刚来时,我被她的清纯形象吸引住了,就‘奋不顾身’追求,终于心想事成。”2007年2月,两人结为夫妇,2009年6月,喜得儿子盛卓一。
光阴似箭,转眼10年的时间过去了。十年如一日,他们在三尺讲台上无私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用真情和爱心浇灌着一棵棵幼苗茁壮成长。他们相互鼓励,将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
“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我们共同探讨问题的最佳时间,常常为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而赤,最后都是以我‘投降’为结束。”夏红梅笑着说。
二
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来,夏红梅每年都担任班主任。她以一种敬业、乐业、奉献的精神,默默耕耘,始终把培养下一代作为自己至高无上的事。“言传身教”是她一贯的作风。
人们常说,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有一次,上课前,夏红梅走进教室,教室里乱糟糟的,纸屑到处都是,真像个菜市场。当时,她没有大声训学生,只是深深地看了大家一眼,然后拿起扫把扫起来。她的这举动,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拿起扫把行动起来。
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学生做到的,夏红梅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讲脏话,她带头使用文明用语。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她首先做到及时批改每一份作业和试卷,为保证第二天早上把卷纸发给学生及时反馈,连夜批改,学生接到批完的试卷,非常惊讶。寒冷冬日,夏红梅带头提前到校,开始时,往往是她第一个进入班级,后来,比她早的学生越来越多,整个上学期,很少有学生早读迟到、请假。
为了让妻子早上能安心上好早读课,盛诗凯主动承担了所有家务劳动,做饭、洗衣服、带孩子。“以前,我们住在学校的一间房子里,条件很差,3年前,我们筹钱在学校旁的街道上购置了一套商品房,将母亲接到了来同住,帮着做些家务,带带孩子,让我们腾出更多的时间从事教育事业。”盛诗凯说,“生活上共同关心,业务上比翼齐飞,趁年轻,我们都想在教学上能做一些成绩。”
盛诗凯总是在默默无闻地作着奉献,今年教师节前,县里评选先进教师,盛桥镇共有8个名额,他们夫妻俩都符合条件。盛诗凯主动找到镇教委领导,提出将自己名单划去,理由很简单:“我们家有一个就够了,把荣誉让给更多的人吧。”
三
夏红梅常说:“你的孩子,我的学生,你亲我更亲!”
班有个男生叫王晓奥,父母离异,跟爷爷生活。由于爷爷年纪较大,还种菜、种粮,没有时间管教孙子。王晓奥的成绩和行为习惯也越来越差,可自尊一心较强的他处处喜欢表现自己。就拿上课来说吧,每次提出问题,他都会举手。点他回答却答不出。但在课堂上,夏红梅并没有批评他,而是常常为他开脱说:“这位学生是知道答案的,由于心慌一时忘记了,下次他肯定会勇敢,再也不慌的……”。
下课后,夏红梅找王晓奥谈话才知道,常常举手是为了不让别人瞧不起。她告诉他今后举手,知道答案举左手,不知道答案举右手,这样老师心里就明白了。刚开始,王晓奥举左手的几率非常少,但她从没放弃他,课余时间为他补课,上课时只要他举起左手,这个机会都会留给他,回答后还让全班同学对他进行表扬,时间长了,他学习的自信心又找回来了,举左手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记得有一次他表现好,夏红梅拍着他的肩膀夸奖他,王晓奥笑着说:“老师,您真像我妈妈!”夏红梅听了之后,眼圈一红,背过身去擦去了涌出的泪水,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母爱热烈,父爱含蓄。盛诗凯平时很严肃,因为数学是讲究逻辑和章法的,容不得半点差错。但他对孩子们的爱同样深沉。班上有个姓夏的男生,因为基础差,刚升到五年级时,每次考试都不及格。盛诗凯不仅在课堂上时刻关注,还利用课余时间经常给他辅导,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只有不会教书的老师,没有最差的学生,功到自然成。”这位男生逐渐开窍了,并喜欢上了数学,从20分到60分,每次考试都有进步。
愿将青春献基层,化作春泥更护花。盛诗凯、夏红梅夫妇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用双手托起雏鹰,让他们展翅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