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18名省管干部被免职 “太平官”没了市场(图)
人民视觉
编者按: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这一规定特别针对干部能上不能下这一老大难问题,尤其是怎样把那些没有大过、没有严重违纪违法行为,但在其位不谋其政、能力素质不适应的干部调整下来,作出了明确规范。此举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广泛关注。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按照中央要求和部署,在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现将浙江、安徽、贵州黔西南三地的探索集中刊发,以飨读者。
安徽:“太平官”没了市场
“6月2日,合肥大雨,上午走访全区7个防汛点,随后赶到老旧小区整治现场并在工地吃饭,下午协调区里大建设项目推进……”这是安徽合肥市瑶海区住建局局长王闯一天的“做事档案”,从2010年开始,瑶海区就把对“做事档案”的考核作为科级以上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如今已经扩大到全区1000多名干部。
“做事档案”接受群众监督,成为反映干部努力程度、工作成效和实际变化的“工分簿”,干得好提拔,干不好诫勉谈话直至“摘帽子”,瑶海区从严从实考准干部,正是安徽力破“官本位”,治庸、治懒、治散,完善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用人机制的一个缩影。
2013年底,安徽出台《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领导干部暂行办法》,直指庸懒散“混日子”、作风差的领导干部,过去“不出事”就能当“太平官”的想法彻底没了市场。
《暂行办法》出台后,瑶海区就召开了全区干部大会,通过现场测评,结合日常考核,对5名日常工作虽没有“硬伤”、但平庸无为、不在状态的干部,由组织部主动约谈,督促整改;对2名平时庸懒、实绩较差的干部,及时给予效能告诫或组织调整。接着,区里又对因作风不实、造成不良影响的2名干部给予行政处分。
“这次是真改革,真对自己动刀子!”瑶海区委组织部干部刘剑说。
记者找到了这份让不少“混日子”的官员谈之色变的“紧箍咒”,其中提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力、违背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领导能力弱、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突出、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严重,就该考虑“收拾铺盖走人了”。
同时,有些干部也被认为该“挪挪位子”。例如在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换届考察中,现班子成员会议投票推荐得票未达到半数、民主测评优秀和称职得票率未达到2/3或不称职得票率超过1/3的;在干部考察中,干部群众反映问题突出且有具体线索的;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在本区域或行业评比中连续两年处于落后地位的,等等。
“过去有些人总以为熬时间就能等提拔,现在好了,只有埋下头真正干事创业才能获重用,真是大快人心。”王闯说。
有人担心,不适合担任现任职务的标准有些不具体,不同的岗位面对的情况不同,会不会出现“误伤”?
安徽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不必担心“拍脑袋”决策造成的“误伤”,安徽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需要经过专项考核、分析研判、研究决定等3个主要程序。
记者了解到,专项考核由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实施,可结合干部考察、年度考核、目标考核或专项调查等方式一并进行,重点对拟调整对象存在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并当面听取本人意见和申辩。
截至目前,安徽已先后对63名省管干部予以调整职务、诫勉或批评教育。其中,免职18人、降职4人、改任非领导职务13人、转任其他职务6人、诫勉2人、批评教育14人、谈话提醒6人。
原标题:安徽18名省管干部被免职 “太平官”没了市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