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县科技创新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05.05.2017  11:55

              近年来,太和县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通过培优、引强打造经济发展“升级版”,实现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走出了一条以科技创新带动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先后实施国家、省、市各类科技项目200多项,成功引进和培育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年均增速达28.6%,综合科技实力明显提升,推动了全县经济发展。2016年,该县县域综合实力在省三类县的排名由2011年的第17位上升到第2位;挂牌企业77家,总数居全省县级第一位。

    一、健全政策措施,完善创新发展体系

  一是政策扶持,加大要素保障力度。实施领导挂钩服务,在科技、项目、服务等方面一包到底,建立了县政府常务会议听取科技工作汇报的例会制度,将科技投入、专利申请等科技创新主要指标纳入部门目标管理,建立督查和考评制度。县财政每年安排科技专项资金近1000万元,对获得科技成果的企业和个人分别进行奖励,奖励金额年最高近370万元。“十二五”期间,该县专利申请总量达3099件,获得授权量达882件。

  二是政策引导,建设自主创新体系。积极发布和推行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方面的政策解读、科技信息,在全县范围内举办“十大科技创新企业”“十大科技人物”评选活动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等。通过优先扶植企业研发生产、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科研和技术创新,为技术创新经常化和持续化创造条件、提供保障。同时,协助规上企业积极争取创新型省份建设专项资金,目前,全县共有6家企业成功申报创新型省份建设专项资金1340万元;19家企业成功申报创新型省份建设中的研发仪器补助专项资金310.57万元;3家企业成功申报创新型省份建设中的科技重大专项资金840万元。

  三是政策创新,形成人才“洼地”效应。该县通过构建松散型、战略型等合作机制,实现大城市高层次人才与当地产业、项目对接,促进成熟的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以平台吸纳人才,以项目招引人才,加快推动人才、项目、平台、服务“四位一体”联动。除现金奖励之外,还在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对引进人才实行配套奖励优惠政策。目前,全县拥有各类在编科技人员6万余人,非在编的1896人,农民身份的农业科技人员1078人。共引进科技人员458人、科技创新团队4个,其中,国家、省“千人计划”专家7人,科技部创新创业计划1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3人。

    二、强化创新驱动,支撑工业转型升级

  一是科技双创平台建设抢占风口。以县经济开发区为主体,建立了安徽省生物医药及物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填补了阜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空白。县政府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建立了“县院共建框架”,县经济开发区的安徽贝克联合制药有限公司建立了“安徽省新药研究院”。与省化工院、省药物研究院共同承担了省自主创新专项《手性药物重点实验室建设》。目前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工程技术研究院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博士后工作站2家、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家、省级科技专家大院2家、生产力促进中心2家、星创天地1家。

  二是自主创新地位显著提升。全县321家规模工业企业中,85%的企业拥有专利,136家建有技术研发机构并设立了研发经费,研发经费投入占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3%—5%,部分企业达6%以上。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获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达20个,有14项成果分别获得省、市科学技术奖。2015年,安徽贝克联合制药有限公司完成的项目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是建国以来阜阳市获得的最高科技奖励等级。

  三是产学研用合作落地生根。近年来,该县积极上联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下联县内的部分规上企业,开展县院共建、科技人才引进和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工作,强化签约项目后续管理和服务,组织开展产销对接、银企对接、用工对接等多项活动,走产、学、研、用合作之路。目前,全县已有120余家规上企业先后与中科大、安徽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四川科大等26家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签订技术研发协议,建立长期战略技术合作关系,签订技术合同累计达212份,联合实施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146个,年技术合同交易额3900余万元。2015年,太和县生物医药产业跻身全省第一批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并被科技部授予“国家火炬安徽太和医药高端制剂特色产业基地”称号。

  四是高新技术产业借力发力。以省生物医药及物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和国家火炬安徽太和医药高端制剂特色产业基地为平台,助推工业实现“制造”向“智造”的动能转换。目前,全县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在培高新技术企业22家、省创新型企业8家,高新技术产品44项,国家重点新产品16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单位3家。2016年,全县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62.84亿元,同比增长50.8%。

    三、加速成果转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一是成果转化推广。全县推广与转化农作物新品种48个、农业新技术成果138项,推广应用面积累计达1000万亩左右,促进了农业的丰产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截至2016年底,农作物优良新品种覆盖利用率达到100%,优质率达到92%以上,走在全省前列。

  二是项目攻关推动。近年来,承担并实施了国家、省、市、县级农业科技攻关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淮北地区(太和县)小麦持续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取得累累硕果,项目区内比项目区外累计净增产粮食达100余万吨。在2012年高产攻关基础上,小麦单产连续突破了741.7公斤/亩、760.9公斤/亩,麦茬夏玉米单产连续突破了916.6公斤/亩、1049.9公斤/亩、1055.8公斤/亩,分别创出了全省小麦、夏玉米单产历史最高记录。2015年,太和县获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三是科技培训推进。近五年来,全县共培训专业户、科技示范户11960户,新型农民技术培训18626人,农村科技带头人培训2016人,农村中小企业法人科技培训866家。科技项目实施区农民培训率达到95%以上,在受培训的农民中,一人两技的比例达90%以上。实现年培训和对外输送农民技术工5200人,年增加经济收入达2.08亿元。

责编:徐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