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天价彩礼,应发挥基层党员干部作用
新华社北京1月5日新媒体专电(毛建国) 1月5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遏制天价彩礼党员干部大有可为》的评论。结婚是人生大事,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也是家里最花钱的事。2016年11月28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召开会议,要求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2016年12月27日,河南濮阳台前县下文件,对农村红白事标准进行了明确要求,要求彩礼总数控制在6万元以内,不执行要被惩戒。
农村婚姻中的天价彩礼屡受诟病。只要对农村天价彩礼的形成过程有所了解,对河南濮阳台前县出台的“彩礼指导标准”就会跳出单纯的支持和反对,而会有更深刻的思考。
围绕农村天价彩礼的形成,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分别是“市场说”“贫困说”和“风气说”。“市场说”,对应的是农村男多女少的人口现实,把婚姻当成买卖,认为天价彩礼受市场规律影响,部分父母有“卖女儿”的想法。不排除会有这样的极端个例,但如果把其当成普遍,也不足以解释多数家庭给的嫁妆远比拿得多。“贫困说”则对应着部分农村贫困的现实,部分农村父母有“嫁女养老”的想法。也不排除有这种可能,但并不足以解释在富裕农村也存在天价彩礼的现实。
在三种观点中,我更倾向于“风气说”,认为主要受社会风气影响,与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出现的铺张浪费、面子消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城市其实也存在天价彩礼,只是没有那么突兀罢了。
社会风气属于道德建设范畴,这也意味着,指望一份文件就能解决农村天价彩礼问题,有些异想天开。但问题也非无解,只是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以此观照河南台前县出台的“农村彩礼指导标准”,正如有些网友所说,很难毕其功于一役,别指望轻易解决问题。但也要看到,农村天价彩礼问题必须解决,面对问题的存在,熟视无睹显然不是一种负责任的做法。在现实中我们看到,如同“因病返贫”一样,也存在“因礼返贫”现象——有些家庭确实因为子女结婚而返回贫困。这也意味着,放任天价彩礼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有人批评这份“农村彩礼指导标准”体现了权力扩张。在我看来,指责有些言过其实。当地出台标准是对彩礼进行指导和引导。就实际功效来说,不能讲完全没用,若能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也是功莫大焉。在我看来,真正需要完善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出台标准时,有关方面没有广泛征求民意。所以,有声音质疑,把“彩礼总数控制在6万元以内”,有什么依据?如果有关方面充分征询民意,不仅能够解决这一疑问,还会让标准出台的过程成为凝聚共识的过程。
还有一处,就是对党员干部的要求不够。“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传统乡村的乡贤,对于社会风气起着引领作用。基层党员干部应该努力成为现代意义上的乡贤。如果基层党员干部发挥了榜样作用,那么天价彩礼的现象也能减少。现在的问题是,有些基层组织和基层党员干部,并没有发挥应有作用,有的甚至成为反面典型。对于普通村民只能引导,对于基层党员干部则可以提出更高要求。如果这份“彩礼指导标准”,明确基层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显然会发挥更大作用。
由此出发,可以说,这其实是一个乡村治理的大课题,只是农村天价彩礼显得更刺眼而已。以遏制农村天价彩礼为突破口,激发乡村自治组织的力量,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作用,引导村民自我管理,或许会带来一番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