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湖名城"合肥:快速成长 奋力"成名"
今年一季度,合肥多项经济指标跻身全国省会城市十强。这座跨越赶超的新兴城市,正在全力建设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和具有品牌效应的知名城市,为全省探索一条示范性的崛起之路。
近期,一段《韵动合肥》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点击量达数十万。网友“Longmin_Simple”说:“7年前去合肥,就是一个中小城市,现在已然有了大都市的繁华。 ”在外地的合肥老乡“y呱呱y”说:“太牛了……顿时想回到合肥。 ”视频主创人员周啸勤说,他拍摄的是“一群人追梦的故事”。
合肥,正是一片逐梦热土:“十一五”期间,合肥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最快;“十二五”初,合肥提出在省会城市中“进十强”目标。今年一季度,合肥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等主要指标总量均居全国省会城市第10位。
“合肥必须在全国找定位、争地位,在全球扩影响、争名誉。 ”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说。快速成长的合肥,正在聚力点亮“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城市品牌,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综合影响力、品牌知名度的特色城市。合肥的“大湖名城”建设之路,对全省快速推进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探路和引领作用。
合肥为什么快?
用改革增创制度优势、释放发展红利,不能“单兵突进”,必须注重改革的关联性和耦合性,力争最大综合效益
2013年,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将合肥评为“全球人均GDP增长最快的都市经济体”。今年一季度,合肥生产总值在省会城市中前移4位、地方财政收入前移3位。
6月3日,合肥市与上海铁路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通合肥新亚欧大陆桥国际货运班列,合肥至西欧的货运时间由海运的30天缩短至15天左右。呼应国家构筑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江淮分水岭上合肥北部地区成为新一轮开放的前沿地带。
这让中国南山集团合肥宝湾国际物流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商跃祥很激动。这家招商局集团旗下的物流巨头已经提前布局,在离新亚欧大陆桥安徽起点站仅3公里之遥的长丰县双凤工业区建设50多万平方米的物流基地。 “我们非常看好合肥市的投资、营商环境。 ”商跃祥说,南山集团决定在庐江、肥东再建两个新项目。
美国UPS公司安徽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湘鸿深有同感。 4年前,UPS公司在全球选址建立亚太和全球服务共享中心,在4个国家的数十个城市中历经20多轮的比选,最终选定合肥。谢湘鸿说:“政务环境是我们综合考量的重要因素之一,4年来的实践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 ”
营商环境在国内外企业家群体中的口碑效应,正在成为合肥的核心竞争优势。合肥60%的项目投资都由外来投资商贡献。
高效,是衡量一流营商环境的标尺。 “在合肥,工业项目在3个月内、其他项目在4个月内都能确保办好手续、开工建设。 ”合肥市长张庆军介绍,建设项目查验申报的办理时限,在很多城市需要100多个工作日,在合肥只要8个工作日。
高效环境的背后,是制度保障和规则支撑。
“这几年,已经有100多个城市组团来我们这里考察。 ”黄卫东说。他的职务在全国各城市不多见——合肥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局长。整合建设工程交易、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土地有偿服务,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创设统一的监管机构,是合肥市独创性的改革举措。合肥“大建设”投资逾2000亿元的工程项目均从这里公开招投标,有效堵住了“潜规则”暗道。
“公共资源交易,是很多企业家观察一座城市发展环境的‘风向标’。 ”黄卫东说,这项改革是公认的难题,但在合肥能够顺利推进,得益于一系列改革举措的相互呼应、互动并进。
以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为导向,合肥近年来协同推进了19项改革举措: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上,先后进行6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同时推出全程代办制、重大项目代建制,在放权的同时界定了政府“以服务为本职”的履职定位;在城市建设管理体制上,推行规划、设计、立项、招标、投资、建设“六分开”,实现“分权制约”;在投融资管理体制上,整合分散在各部门融资平台,严把资金“出口关”,项目建设与资金管理相分离,花钱的不管钱,管钱的不花钱……
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迫切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创造体制机制新优势。合肥在深化改革的探索中,把握改革举措的关联性和耦合性,力求制度设计的系统性和完备性,有效破除了观念束缚和利益固化藩篱。持续释放的改革红利,是赶超跨越的活力源泉。
合肥靠什么赢?
城市扬名立万,靠的是产业实力。产业要升级,不能仅局限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必须突破若干爆发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源
合肥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连续3年跻身省会城市前8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超2000亿元,3年翻了一番半。
今年一季度,合肥京东方8.5代线量产。在外界津津乐道于新增200亿产值时,该公司负责人刘锋紧盯的却是一条“对勾曲线”:一边是价格向下,一边是性能向上。显示产品要想价格保持不变,性能每36个月必须提升一倍以上,这一周期还在缩短。适应这一规律,就必须要在工艺、材料、装备等全产业链上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体系。
这正是合肥液晶显示产业的突破方向:彩虹液晶玻璃、乐凯科技等企业生产研发制造的都是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合肥彩虹总经理杨万来感慨:“产品的良品率是核心竞争力所在,目前我们的良品率正在努力爬坡。 ”
构建支撑产业升级的创新体系,少不了艰难“爬坡”。但是,正在异军突起的2000亿元规模的合肥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将因此更具国际竞争力。
技术进步也正在拓展全新的产业边界。 “我们进行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稳态强磁场等前沿科技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很多都转化成企业和产品。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匡光力说,2013年,该院科技成果转化给省内企业带来的新增销售收入达到374亿元,其环境光学检测、生物技术和农业工程等技术成果产业化前景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