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防治敢于“拼” 空气质量齐向“好”
三阳开泰,喜讯传来。2月15日,羊年上班第一天,从国家环保部传来捷报:2015年1月份合肥市空气质量在省会城市中排名第10位,好于周边省会城市南京、武汉、郑州、长沙、济南。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合肥与温州并列第27名。和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合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明显增多。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春节合肥市民“文明过年”气氛显著提升,春节期间合肥空气质量也好于去年。
上下齐心努力 防治大气污染“蛮拼的”
蓝天增多,既是2015年合肥空气质量的良好开局,又是2014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靓丽答卷。2014年1月,合肥市大气污染治理千人大会召开,打响了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明确了九大治理任务,推出了强有力的防治举措。主干道路洒水、抑制建筑扬尘、限行黄标车、淘汰燃煤小锅炉、首推午秋双季秸秆禁烧……一年多来,上到书记市长,下到企业百姓,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在污染防治上敢拼敢干,在空气改善上不遗余力。
就在春节前一周的2月11日,在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议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存荣仍然对空气质量念念不忘。他说,相关部门既要考虑老百姓传统节日的需要,也要从大局和安全的角度考虑到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合肥要减少烟花爆竹销售点,缩短烟花爆竹的燃放时间。”
随后,全市掀起少放或不放鞭炮的宣传倡议,巿民纷纷响应。今年春节,合肥市区鞭炮燃放量减少很多。数据为证,今年春节期间合肥空气质量明显好于去年,空气质量状况为:3天轻度污染(年三十、初四、初五),1天优(初二),3天良好(初一、初三、初六)。市环保部门相关负责人分析说:“市民环保意识的提高,燃放烟花比往年减少,对空气质量改善作出很大贡献。”
防治不遗余力 面对污染坚决说“不”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去年,市政府与12个县(市)区、开发区及17个市直部门签订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将空气质量纳入环保目标考核体系,明确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对发生重大大气环境污染事故单位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和责任追究。各地均成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的空气质量达标指挥机构和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挂帅。
可以说,防治大气污染一直牵动市领导的心,即使在路上也不放松这根弦。去年11月,市长张庆军在去参加家博会的路上,发现一处火点后立即前往查看,对相关辖区予以问责并公开曝光,告诫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得松懈。这一年,我市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关,坚决做到“六个一律不批”,遏制“两高一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建设项目。为减少建筑扬尘,除了加大对渣土车的监管,一年来市城乡建委共暗访督查1800多个工地,下达限期整改意见书共181份。全市1年以上建设工地494个已全部按规范化要求进行扬尘控制。
苦心人,天不负。经过一年的努力,在空气质量较差的1月份,我市没有出现大面积雾霾天气,空气质量全国排名靠前。据25日环保部发布的消息,2015年1月合肥空气质量良好9天,轻度污染12天,中度污染7天,重度污染3天。比2014年1月良好天气增加6天,重度污染以上天气减少12天。从空气质量指数看,上月合肥空气质量(综合指数:6.84,下同)比南京(7.98)、武汉(9.48)、郑州(12.30)、长沙(8.14)、济南(10.97)等周边省会城市都要好。
改善再接再厉 市区建成区将全面限行黄标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改善空气质量,人人受益,人人有责。”市环保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欲要保持优良空气质量,市民还需继续努力,特别是过节期间要不放或少放烟花爆竹,大家一起做“减法”,让蓝天数量做“加法”。
为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我市将进一步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目前,从各地污染情况分析看,包括合肥在内,PM2.5是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而机动车尾气又是PM2.5的主要制造者。因此,我市决心加快淘汰老旧高污染车辆。初步计划6月1日前市区建成区内全部限行黄标车,对于闯入禁区的“黄标车”一律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