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支教,传统佳音”安师大文学院赴岳西杏坛讲学实践团队

05.07.2014  18:41

   稻香六月,青春起航

  6月30日上午8时,“杏坛讲学”团队开始前往暑期社会实践的目的地——安徽省岳西县温泉镇东营小学。队员手提肩扛在此之前,团队经历了近两个月的主题策划,人员编定,会议讨论。队员们充满热情,尽管将要在一个条件十分艰苦的地方支教,也丝毫没有影响到队员们的积极性中午时分,团队到达岳西县城,队员们马不停蹄,几经辗转,终于在下午2点30许到达东营小学。温泉镇是一个地处偏远的山村,经过初步的考察之后,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帮助教师打扫学校的厨房,并且自己动手,解决了实践期间的第一餐饭。





























   实践伊始,筹划先行

  7月1日,队员早早就开始咨询活动,虽然支教还没有正式开始,许多提前知道消息的家长已经带着孩子,在校门外等待咨询。上午8时咨询结束后,团队在学校的教师办公室进行小组的第二次会议,首要议题是“分配任务,责任到人”。为了保障实践的顺利进行,确保活动的质量,队员在会议上表现热烈,积极参与讨论,包括实践安全、招生登记、教课内容、活动项目、备课细节、经费结算等许多涉及到实践核心的关键问题都被列入会议讨论的内容。会议确定两人一组的年级负责制,进行为期十天的课堂教学活动。除课堂教学外,团队还将开展“我心中的语文——作文实践活动”、“诗情江南,徽墨韵笔——诗配画活动”、“舞文弄墨——毛笔字书写”、“笔尖传情——给妈妈的一封信”以及“舞动杏坛——趣味主题运动”等提高学习、引导审美、培养情感、运动身心各个方面的系列活动。此外团队还在各年级的授课以及各项活动的细节上进行反复的筹划和论证,确保在实践正式开展时有备无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实践,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倾注了很高的热情,从整个的准备过程亦可以感受到小队的精益求精。

   坚守约定,有教无类

  7月2日,团队正式招生。这已经是团队第二次到东营村支教了,去年团队成员在东营村支教,和当地的孩子定约定“明年还来”。光阴荏苒,夏季又临,“杏坛”团队也如期而至。这次他们带了更多的同学到了这所山区学校,开始了又一次的爱心支教,这次队伍的规模扩大了一倍。招生的场面十分火爆,到场的学生基本上都报了名。孩子们对团队的到来感到高兴,也十分亲切,当队长问起“还记得我们吗?”的时候,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记得!”几位队员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在这些来报名的孩子中,有一个面孔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大大的眼睛坐在那里面带笑容,和同龄的孩子相比,她似乎更爱一个人孤单地坐在角落里。其他的孩子都有家长的陪同,在“安全责任书”上签了字,只有她一个人孤零零坐在那里。当队员们询问她时,她的回答含含糊糊,在岳西老乡的翻译之下,队员们才大致的明白。原来她是一名“智障儿童”,平时同学都不爱和她一起玩,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之下才勉强读到小学四年级,到现在还只会写自己的名字和学校的名字,团队在协商之后,一致决定收留她,并且每天安排专门的人员护送她上下学。这次,团队共招收学生58人。

   爱心支教,多彩课堂

  7月3日,支教活动正式开始。“杏坛”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是有备而来,实践活动一开始就井然有序,并且充满特色。早上的晨读活动,志愿者老师们带领学生朗诵《论语》,引导大家感受先贤孔子的智慧。教室里书声琅琅,伴着早晨的太阳,整个学校充满了青春的朝气。早读之后,就进入了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教学活动,团队的教学活动丰富多样,低年级进行趣味教学,兴趣发掘和知识拓展,高年级则进行方法教学,知识梳理和“一对一”辅导。不论采用哪一种形式的教学,志愿者老师都兢兢业业,对待课堂一丝不苟。学生们也都十分认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大家发言踊跃。下午在进行了学生的安全教育之后,各个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歌唱比赛、猜字比赛、“诗情江南,徽墨韵笔”诗配画比赛,还有班级组织“舞文弄墨”书法兴趣班,志愿者老师教同学们写篆体字,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寓教于乐,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一天的实践活动进行下来,志愿者和学生们都获益匪浅。夜幕降临,志愿者老师们又进入到紧张有序的备课活动当中去。

  (文/王颖龙;图/高煜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