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送来“文化大餐”
送戏下乡百姓乐
“民生工程是百姓的福,民生工程恩泽长,它让百姓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它让百姓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一段贴近生活的打鼓书唱得观众拍手叫好。这是岳西县开展“送戏进万村”专场文艺演出的一个镜头。
2小时,18个节目,既有群众喜闻乐见的打鼓书《民生工程惠民生》、歌舞《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还有小品、黄梅戏,不仅节目丰富多彩,而且内容接地气,群众乐意看。
“这些节目既有意义又有意思,大家都喜欢看。 ”村民储大爷高兴地说。与储大爷一样,刚刚结束农忙的农民们,有的开车全家组团赶场,有的骑着车子带着长凳哪里有演出到哪里,欢快的笑声在山村中飞扬。
为满足基层群众文化需要,今年,岳西县创新农村文化建设,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与县内3个群众文艺协会签订了“2014年度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协议书”,整合县内各专业及民营文艺团体骨干,结合民情,创作一批宣传党的政策、民生工程、传统文化的文艺作品,编排多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每村3场,全县巡演。同时,演出单位还邀请各乡镇文艺能人和骨干参与,同台献艺,现场互动。
“政府采购突破了国有、民营演出单位的界限,不仅让群众免费看演出,更让节目内容为群众喜闻乐见。同时,通过引导群众参与其中,既‘送文化’又‘种文化’,带动和培养了一批基层文艺骨干。 ”岳西县民生办负责人刘校宁说。
送书下乡传知识
“农民穷,穷在缺少文化、缺少知识、缺少致富门路。自‘农家书屋’建成后,喝酒赌钱的少了,读书看报的多了。大家把‘农家书屋’当成精神‘粮仓’,没事就往书屋跑。 ”在岳西县第二届读书月“我的书屋,我的家”阅读演讲赛上,冶溪镇大学生“村官”胡知尧情真意切地道出了当地群众对“农家书屋”的喜爱。
“进门受益,自有好书招待;出门获利,满怀致富良谋。 ”这副贴在田头乡岩上村“农家书屋”门口的对联道出了当地村民的心声。
62岁的蒋燕山是田头乡岩上村居民,家里种有枇杷、梨子、桃子等果树,这是老蒋家的“银行”,老人苦心经营了十几年。近年来,老蒋家的果树病了,害虫很难杀死。去年,老蒋逛了一趟村里的“农家书屋”,才得知原因:老用一种农药,害虫有了耐药性,当然杀不死。之后,老蒋轮换施用不同的农药,大大提高了果树产量和水果质量。蒋燕山深有感触地说,“农家书屋”是 “文化粮仓”,里面堆满了“粮”。
为弥补“农家书屋”数量上的不足,岳西县建立了 “流动图书服务点”。今年6月,岳西县采购了“流动图书车”,车内配备了电脑、书架、阅览桌椅、影音系统设备,具备图书配送和流动借阅等多种功能,实现了全县图书的通借通还。
送网下乡帮致富
“现在是信息时代,不能盲目搞生产,销路不畅,生产得再多也没用。上网可以了解到市场需求,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种什么。 ”正在阅览室里与客户交谈的冶溪镇金盆村雷竹产销专业合作社社员刘程松说,自从村里建了电子阅览室,他一有空就来上网。
今年,岳西县在乡镇电子阅览室全覆盖基础上又新建了4个村级电子阅览室,全县已有28个公共电子阅览室。
村级电子阅览室的建立,不仅方便了村民上网,也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娱乐的好去处。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县文广新局配合县商务局,利用电子阅览室多次开展电子商务培训,为农村头脑活跃的青年提供了一个在家门口学习致富的平台。
“学会开网店以前,木耳上市的时候是我们最头痛的时候,木耳采摘之后还要自己去找销路。现在通过网络平台销售能够卖到70块钱一斤,不仅价格翻了一番,销路也不用愁了。 ”在王先书开的网店里,除了有自己加工制作的木耳、豆腐乳、辣椒酱等土特产外,还有20多户村民提供的30多种特色农产品,年销售收入50多万元。
27岁的杨峰去年7月从深圳返回家乡岳西,也办起了深山农家网店,他与当地1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00多户农户建立了农产品供货关系,经营茯苓、桃胶、天麻、茭白等60多种特色农产品,网店月销售额20多万元。
岳西县商务部门负责人介绍,全县已发展网店达300多家,其中今年新增百余家,预计今年网上销售额将突破2亿元,带动1万多农户增收。
【短评】
随着国家加大对公共文化的投入,城乡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和项目不断完善。但是,如何提高群众参与程度,真正发挥投资的作用,是一个急需解答的问题。岳西县结合实际,通过政府采购提高文化产品的针对性,推出流动图书馆开展送书上门,建设村级电子阅览室培训农民“电商”,真正做到文化惠民,其中的做法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