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来晒晒幸福肥东

05.08.2014  18:44

             

 

○居民晨练太极拳。贺磊摄 

○乡村少年宫里,成了留守儿童周末好去处。许庆勇摄 

○居民举家到撮镇欣赏荷花。黄永东摄 

                近日,由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的全国最具幸福感的县级城市中,肥东入围了最具幸福感的县级城市,排名第18位。那么,肥东的幸福从哪来?

          城市的主人——每个市民,才是城市形象的最终“评委”和真实感知者。为此,记者连续走访了多个部门和乡镇,并随机采访了部分居民和群众,让他们来晒晒幸福肥东吧!

          工业:农民成了上班族

          每天清晨7点,家住肥东县店埠镇的许高就准时出发,前往肥东经济开发区的一家企业上班。已经在这里工作了好几个年头的他,说起这份工作,有点小自豪。

          以前,没有文化的他只能在街上捣鼓些小活计,后来随着打工潮外出务工。当看到家乡外来投资企业的不断涌入,他萌发了回家乡企业上班的念头。后来,他就成了经开区的一名上班族,月收入3000多元。还能和家人一起,他感到非常的满足和安定。

          在肥东,像许高这样由农民摇身变成企业工人的不在少数。肥东经委有关人士称,通过近年的招商引资和“工业强县”战略的实施,肥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由2009年的271家增加到2013年的344家。仅今年上半年,就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420亿元。随着企业不断地建成投产,会有更多的村民进区工作。

          农业:土地流转富农家

          7月30日,记者来到了元疃镇丰宝示范园里,数十名群众正在采摘蘑菇。闲暇时分,记者与村民汪本传拉起了呱。原先一家三口精心耕种十来亩田,但是每年去掉农业成本,收入甚微。后来,镇村对他们的土地进行了流转,由蘑菇种植大户统一经营,每亩补助农户600元,汪本传也被返聘到示范园里,每月有2000多元的工资,折算下来,他每年收入是过去的好几倍,想想这些,干起活来倍儿有劲。

          肥东农委负责人介绍说,肥东近年来依法规范推进土地集中规模流转,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目前累计流转土地53.3万亩。先后建成丰宝农业示范园等43个现代特色高效农业园区,创建3个国家级蔬菜标准示范园和1个省级、3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农民收入节节高,年均收入位居全省前列。

          出行:一刻钟助力交通

          走在肥东街头,车流穿梭,行人匆匆。随着包公大道、长江东路的建成通车,肥东对接合肥主城区的距离越来越近,一刻钟交通圈构建,拉近了城乡距离。37、38、39、40路公交的开通,为居民出行提供了便捷的渠道。

          肥东建设局新近表示,不久,店撮路拓宽改造、包公大道东延、环巢湖旅游大道、临泉东路将建成通车;合马路二期、繁华大道、新安江路东延、横大路二期、太子山路工程的开工建设,特别是店埠河航道整治工程、合肥客运东站工程将大大地提升肥东的水、陆交通框架,届时群众出行选择空间更大、更方便、更快捷。

          务工:国外揽金14个亿

          7月31日,肥东县公安局车管所,正在为爱车上牌的曹红告诉记者说,他家住白龙镇同心村,三年前外出务工,每年收入可达15万元。如今,他买了房,新近也买了车,准备留在肥东发展。

          肥东县商务局综合信息科负责人介绍说,肥东县劳动力资源丰富,是全国建筑之乡、劳务输出基地县和全国外派劳务大县,像曹红这样常年在外务工人员有30多万人。仅2013年,通过正规渠道出国务工的有7600人,占全省的60%。全县出国务工年收入超过14亿元,年增加农民人均收入1200多元。

          住房:农家住进别墅群

          驱车分水岭上的白龙镇、八斗镇、陈集镇、包公镇、马湖乡……还是南部的撮镇镇、长临镇等乡镇,一排排气派的乡村别墅跃然眼前。而在县城,新建小区如雨后春笋,从居者有其屋到居者优其屋,居民的住房条件也大大改善。

          据了解,近年来肥东已经有3000户农民由破旧的“民房”搬进别墅式新居,用上了自来水,看上了有线电视,过上了令城里人都羡慕的生活。

          民生:敬老院里乐融融

          每天晨曦或夕阳西下时,在肥东县牌坊回族满族乡敬老院,你都会看到这样的风景:两对夫妻手牵手,闲庭散步的美景。其实,他们都是住进了敬老院后,才双双收获的爱情。

          记者从民政部门获悉,肥东对民生工程投入实行逐年“提标扩面”,自2007年以来,连续8年排定民生工程,累计实施了民生工程项目66个,财政总投入达58亿元,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

          8月1日,肥东县元疃镇塘西村村民丁本柱,走进村内公共服务大厅缴纳电话费。工作人员轻敲几下电脑键盘,短短一分钟,丁老汉的缴费清单就打了出来。“真方便,再也不用跑老远的镇上去办事了。”丁本柱说。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的打通,解决了群众办事“不方便、不放心、不实惠”的难题。据肥东组织部组织科工作人员介绍,肥东县共有52个村建立了“村企一体”为民服务大厅,共代发各类邮件1.6万件,代收各类费用150余万元,代发各类涉农资金1000多万元。

          文化:周末舞台喜洋洋

          8月2日,在长临老街入口,“周末大舞台”如期开演。肥东门歌、长临河镇群众自编自唱的安徽大鼓、庐剧,“周末大舞台”将富有特色的节目搬上了舞台,不仅为本地群众献上了一顿精神大餐,也为外地游客打开了一扇认识合肥了解合肥的窗口,成为环巢湖旅游的一大特色。

          据了解,肥东先后建成20个乡镇文化站、354个农家书屋、15家省级标准化职工书屋,全县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并积极探索从“”文化到“”文化的有益尝试,促进了城乡之间文艺资源的流动,唤起干部群众参与基层文化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仅仅全民文化月活动在全县331个村居开展。以群众自编、自导、自演为主,采取“”“”“”“”“”“”等方式,共编排了5000多个文艺节目。

          旅游:生态美景羡游人

          炎炎夏日,荷塘泛舟。在撮镇的龙栖地,每天游客如织。

          随着美好乡村的建设步伐的加快,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活动,着力打造光影中的美好乡村、舞蹈中的美好乡村、旋律中的美好乡村、诗歌中的美好乡村,为美好乡村建设注入文化内涵,拉动了肥东乡村旅游的高潮。

          几天的采访中,记者深深感受到,随着工农经济的发展、生态文明的进步、文化活动的深入,居民的幸福感也逐渐增强,对所居住的城市有了认同感、归属感、安定感、满足感。幸福肥东,美丽肥东,正成为每个肥东人的梦想。

          延伸阅读

          城市幸福感是指城市市民主体对所在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安定感、满足感,以及外界人群的向往度、赞誉度。其特征是:市民普遍感到城市宜居宜业,地域文化独特、空间舒适美丽、生活品质良好,生态环境优化,社会文明安全,社会福利及保障水准较高。

          《GN中国幸福感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由包括满足感指数、生活品质指数、生态环境指数、社会文明指数、经济福利指数在内的5项一级指标、21项二级指标、47项三级指标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