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暑期求职要擦亮眼睛 当心“黑职介”陷阱

08.07.2014  11:30
导读:一些街头小广告标榜“高薪”、“待遇优厚”吸引大学生,招聘抄写员、宣传员、暑期家教等,大学生完成任务后却发现被骗。

本报讯 进入暑期,一些在校大学生选择利用暑假做份兼职。在校学生暑期找的岗位一般在超市、商场等场所,工期短、人员流动快、劳务关系复杂,在求职过程中,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其权益会受到损害。如何避免这种损害?记者昨日采访了合肥市劳动监察部门。

注意保留劳动证据

首先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求职过程中,应保留一些与工作有关的凭证,如工作证、上下班打卡记录、劳动合同、工资条等。一旦遇到纠纷,这些凭证都可以作为证据,证明自己的工作时间、工资标准等情况。

遇到纠纷,可到单位所在区或县的劳动监察机构,寻求法律保护。“在校学生虽然不能签劳动合同,但要有预先的维权意识,要跟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协议,就工作时间、工资支付方式等相关问题做出书面说明,形成实质性的证据,以保障自己的权益。”市劳动监察部门工作人员说。

当心“黑职介”陷阱

有一些非法的职介机构以帮大学生找工作为名,收取“保证金”“押金”,收钱后却让其长期等待或介绍无法满意的单位。有的“黑职介”向求职的大学生许诺高薪工作后,以收取岗位押金、服装押金等名义骗取钱财。还有部分招聘单位向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收取所谓的服装费、资料费、培训费等费用。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以招聘为由向求职者收取任何费用;职介机构不得收取服装费、培训费、押金等费用,岗位介绍不成功的,也不能收取中介服务费。

另外,一些街头小广告标榜“高薪”、“待遇优厚”吸引大学生,招聘抄写员、宣传员、暑期家教等,大学生完成任务后却发现被骗。劳动监察部门提醒,大学生应到正规的人力资源市场找工作,选择有工商营业执照的用人单位,不要听信街头“高薪”小广告。

陶陈 本报记者 陶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