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老翁连续十天坚守大堤 每天在堤上最少18个小时

11.07.2016  23:41

○72岁周轩才一直坚守在抗洪第一线

据合肥晚报报道,满头白发,浑身泥水,嗓音沙哑……记者见到周轩才时,这位72岁高龄的老人正骑着一辆电动车沿着滨湖大道胜利圩段来回奔波。在过去的十天里,他加起来没有睡足40个小时,自家老屋进水一米多深也完全顾不上。

每天在堤上最少18个小时

“大堤刚建的时候,我就在村里干,每一次的防汛都参加了。”周轩才告诉记者,正是因为对这段大堤的情况熟悉,所以从7月1日下午开始,他就自发上大堤防汛。在雨势最大的前几天,他几乎寸步没离大堤,“雨下得太大太急了,最厉害的一天,水位涨了93厘米。”实在放心不下的他,白天在大堤上来回奔波,带领村民铺防水布、装沙袋、运石头加固岸堤,晚上就冒着雨一遍遍地在大堤上来回巡查。

周轩才的家就住在距离大堤不远的胜利村,但是过去十天里,他回家的次数却屈指可数。“每天基本上在堤上的时间超过18个小时。”虽然他嘴上说着年纪大了,睡不着觉,但是身边人却悄悄告诉记者,其实他是不放心,“巡堤的值班表都是他亲自排的,不是上半夜就是下半夜,有时候交班了也不放心,还要再走一段看看。”

不要劳累的医嘱被他抛之脑后

周轩才的眼睛不好,今年3月底,因为视网膜脱落刚做的手术,医生告诉他今后重体力活都不能再干了。然而,此时的他却将医生的嘱咐完全抛之脑后。老伴不忍见他忙碌奔波,劝他不要再上堤了,他却苦口婆心告诉老伴,在大灾大难面前,不能只顾自己。

从防汛第一天开始,远在济南的子女就打电话回家,让周轩才老两口搬过去,从小跟着周轩才长大的小孙女更是每天一个电话劝说,却都被他拒绝了。被逼得急了,他不得不谎称老伴身体不好,不宜长途奔波,这才让儿女们放弃。“现在不逼着我过去了,但还是每天都要打电话,让我报平安。”说到这里,周轩才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现在这个时候走,实在不放心。”

老屋进水一米多却完全顾不上

连续降雨不仅让大堤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不远处的村子里也有不少户人家进水,周轩才家就是其中一户,只是忙着抢险的他压根顾不上自己家。

被淹的是周轩才家的老屋,他从小就在这里长大,直到1991年大水被淹后,一家人才在相距不远处盖起了新宅。虽然老屋已经成了平时堆放农具的空屋,但这里却承载着周轩才大半辈子的回忆,想要放弃,他舍不得。

“7月4日开始进水的,现在屋里水大概有一米多深。”周轩才告诉记者,老屋虽然是砖瓦房,但毕竟已经年久失修,浸泡在水中时间长了也会坍塌。“家里水泵都是现成的,真要在外面堆点沙包,用水泵抽水也来得及。”然而,此时的周轩才却完全顾不上老屋了,大堤俨然成了他的另一个家,“真塌了再修吧,大堤出事了家就真没了。”

□严风云  合肥晚报  合肥都市网记者  王伟/文  高勇/图

原标题:七旬老翁连续十天坚守大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