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计划用5年时间补齐7大发展短板
6月21日,安徽省政府发布《关于补短板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的实施意见》。24日上午,安徽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就《实施意见》内容进行介绍。
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之一,就是要通过强根基、增后劲来扩大有效供给,促进经济结构和增长动力转变。
很快,安徽省政府将“补短板”政策进行落地,把《实施意见》作为安徽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 8 4”方案体系的重要方面。其中明确要求,经过3年努力,补短板取得显著成效,用5年时间,突出短板基本补齐,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明显增强,为打造创新型“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支撑。
该负责人介绍,按照工作思路和目标设定,对应确定了“补短板”七个方面的具体任务:
补齐创新能力提升短板。针对高端创新平台相对不足、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高层次人才短缺等问题,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战略机遇和战略平台,强化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科技创新基础作用,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强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
补齐现代农业发展短板。针对农业基础弱、生产效率低等突出问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和农田水利建设为支撑,以增加农民收入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主线,加大对农田水利、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机作业配套设施等能力建设支持力度,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改革,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补齐制造业升级短板。针对生产工艺水平较低、劳动力成本高企、市场竞争力弱化等突出问题,实施好《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互联网 ”行动计划、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继续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大力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开展改善消费品供给专项行动,强化企业标准建设和品牌建设,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
补齐现代服务业发展短板。针对结构层次低、市场主体少、集聚程度弱等突出问题,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品质化、社会化方向,积极推动企业主辅分离,深入推进黄山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继续开展省级服务业综合试点改革,大力发展服务于产业转型升级的生产性服务业和贴近百姓 生活 的生活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
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针对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不完善、城乡基础设施较薄弱、管线管网建设不配套等突出问题,按照完善网络、扩大能力、提高水平、构筑枢纽的思路,全面融入“三大战略”,大力推进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强化交通“补缺、提效、升级”,加大电网、天然气、管网、信息、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有利于刺激新型消费和扩大再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保障力。
补齐民生保障体系短板。针对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在 教育 、卫生、养老、就业、政府公共服务等领域,加大投入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推动“技工大省”建设。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广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落实完善援助措施,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精准实施脱贫攻坚,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加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获得感。
补齐生态文明建设短板。针对环境污染、能源生产消费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等突出问题,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实施新一轮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进一步完善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推动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