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政策补齐社会救助短板
时值寒冬,金寨县燕子河镇龙马村村民汪全福一家,住在新买的三层小楼里,生活倍感温暖。贫困户汪全福的老房子在今夏洪水中被毁,政府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水毁倒房重建、宅基地腾退补偿等多项政策,给予十几万元补助,帮助汪全福一家在集镇上购置新房、安居无忧。
今年汛期,我省大量农房因灾倒损,近1.2万户水毁群众住房需恢复重建。各级党委、政府采取多项政策举措救助受灾群众,重建工程在短短数月内全面竣工。不止是自然灾害救助,在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社会救助的多个领域,今年我省密集出台一系列制度,努力补齐社会救助的政策短板,令民生兜底保障网更加坚实牢靠。
作为民生兜底的基础性制度,低保制度在城乡统筹上迈出了关键步伐。年中出台的安徽省最低生活保障办法,让城市和农村低保各有不同规章的情况成为历史。城乡统一的制度安排和申请办理流程,实现了困难群众享有低保的制度公平、机会公平和权利公平。不久前,我省又出台低保操作规程,对低保标准量化、认定程序等作出细致规定。生活困难、单独立户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和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也被纳入低保范围,低保制度的兜底功能进一步强化。
五保户、孤儿等特困群体救助政策得到整合。省政府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实施意见的出台,明确了城乡老年人、残疾人、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均享受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待遇。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内容,涵盖基本生活救助、基本医疗保障和丧葬等多方面。以基本生活救助为例,不仅供给粮油、副食品、生活用燃料、服装、被褥等日常生活用品,还给予零用钱。对生活不能自理人员,则给予日常生活照料、住院期间必要照料等基本服务,有力保障了特困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
牵动社会各界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有了系统解决方案。省政府就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出台实施意见,家庭、政府和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关爱保护责任更加清晰。乡镇政府(街道办)负有督促监护人之责,村(居)委会则应定期走访、全面排查,及时掌握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对被委托人监护能力进行评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还被纳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目录,支持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通过监护指导、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社会融入和家庭关系调适等多种形式,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活动。更加完善的关爱保护网络,呵护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作者:汪国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