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师范学院多措并举促学风建设 “无手机课堂”让学子告别“低头族”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讲台上老师认真授课,讲台下学生手指飞动,乐此不疲,指尖滑动屏幕精气神十足,紧盯手机屏幕的双眸“专注”无比,这种现象成为如今大学课堂上的另类风景。为让课堂回归本真,学生合理使用手机,淮南师范学院团委、学生处、教务处等几部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无手机课堂”创建活动,参与活动的班级以一、二年级学生为主,三年级学生也积极参与其中,至目前,14个学院共计357个班级申报了“无手机课堂”,占全校班级的80%,经过主办部门、学生干部联合巡查、抽查和动态评审后,308个班级保留了“无手机课堂”称号。
引发热议,初行有喜有忧。 “无手机课堂”创建活动初步开展时,学校多次组织学生干部对申报班级进行课堂抽查和监督,“无手机课堂”一时成为校园热门话题。经济与管理学院14级会计专业刘同学表示:“想像中的大学生活应该是无拘无束,美好自由的,使用手机是我们的权利,任何人都不能剥夺;”美术与设计学院李同学不无担心的说:“‘无手机课堂’是不是就把我们的手机收掉,这是不人性的”......任何事物都在曲折中发展,“无手机课堂”创建工作也不例外,为营造一个学风纯正、校风优良的和谐师院,学校始终坚持推进此项工作。“无手机课堂”推行一个月后,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的何同学说:“原来‘无手机课堂’并不是我们理解的课堂上一定要收手机,而是学校在倡导让我们合理使用手机,不沉溺于手机,这正是对知识的尊重、对课堂的尊重、对老师的尊重;”教育学院13级学前教育专业王同学这样说:“以前一到教室同学们就开始各自玩手机,现在大家课前自觉收起手机,翻翻书本,预习课程内容,课间同学之间的直面交流更加的频繁和融洽,班级的凝聚力得到加强。
多措并举,自觉渐成习惯。 团委、学生处、教务处对全校范围内的申报班级联合巡查;团委将每批申报班级在校园网首页、团委网站、“舜耕青年”官方微信、LED电子显示屏进行公布,及时报道创建活动的最新情况,团委领导多次主持召开“无手机课堂”工作推进会、研讨会;校院两级学生会联合开展巡查、抽查和互查活动,对申报班级进行动态评审,组织14个学院在此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班级开展经验交流主题活动,互相交换思想,交流做法,并制作“无手机课堂”宣传视频在食堂广场LED屏幕宣传;各学院团总支积极响应团委要求,多措并举,深耕细作,扎实开展“无手机课堂”工作。“无手机课堂”活动实施以来,同学们明显感受到了班级学风在慢慢改善,对于个人而言,他们养成了上课把手机关机或调为静音的习惯,在课堂上能认真听讲,学习成绩也有了一定提高;对于班级而言,大家感受到了班级凝聚力的增强,更感受到了班级学习氛围的变化;对于师生关系而言,同学们与任课教师的互动变多了,距离更近了,课堂也更有趣了。
点“赞”不断,让习惯形成一种文明 。“无手机课堂”创建活动开展以来,课堂效果普遍有所提高,大部分师生已经在行动上接受了这一做法,并日益肯定这一活动的效果和意义;“乙未十月,小雨新霁,尘寰热天阑珊,行无手机课堂,为师为生设施也……噫呼唏,无手机之净堂,淑春袅袅,幸夏悠悠,怡秋盈盈,冰冬爻爻!”汗青史学社一篇《无手机课堂言》更是代表了全校师生的欣然之意。诚然,制约课堂效果因素很多,没有手机的课堂也很难坚持,但学生个体的自觉会将这种习惯变成一种优秀的文明,活动最终目的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同学们能慢慢养成合理使用手机的习惯,渐渐戒除“手机瘾”,让自觉学习和主动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小小的手机蕴含着大大的能量,它可以改变人的生活习惯,改变人的学习习惯,改变人的行为方式......“无手机课堂”活动不是在课堂上要统一收取手机,也不是在课堂上一律不准使用手机,更不是剥夺学生使用手机的权利,而是通过活动推进的方式,倡导学生正确、合理的使用手机,帮助学生抓住四年时光,增加知识储备,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青年学生正是处在学习知识、习惯养成、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能否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至关重要,是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团委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在开展“无手机课堂”创建活动的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以问题为导向,以青年为导向,扎扎实实的开展此活动,力求在创建过程中营造良好学风,浓郁学习氛围,让青年以更积极、健康、向上的面貌勇担时代和国家赋予的重任。(唐莹 特约通讯员:陶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