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内功引外智创新驱动 安徽新兴产业贡献率超六成
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严峻形势下,近日公布的安徽省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规上企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超六成。这一数据的背后,是安徽省近年来政策连续发力新兴产业,尤其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金融创新输血实体经济、以产业集聚为依托的多维度支撑,使新兴产业日渐呈现亮丽的经济“暖色调”。
多年深耕“创新”之种“新兴产业”之果正在显现
在合肥高新区创业园的华米科技公司办公区,公司副总裁章晓军现场演示了科技创新的魅力。记者无论如何用力都推不开的玻璃门,他伸手轻推,“嘀”的一声后门禁立即打开。其中的玄机,就在他手腕上的黑色腕带——该公司的主打产品“小米手环”。该手环除了可用于门禁,还能记录佩戴者睡眠质量、走路健身等信息,将来还与智能家电、移动支付等无缝对接,当前用户已超过400万人。仅在过去的一年的时间内,华米科技的估值就从不到1亿元人民币增至3亿多美元。
章晓军告诉记者,2012年前后,公司连研发资金都没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合伙人把股权、房产证等都质押了融资。在性命攸关的时刻,合肥高新区管委会和杭州银行合作推出的“创新贷”项目提供贷款300万元,帮企业渡过了难关。“作为‘创新贷’的第一个受益者,说句心里话,如果没有政府的这一项目,企业很难有现在的发展。”章晓军说。
“创新贷”是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诸多子项目之一。据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导小组组长、常务副省长詹夏来介绍,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安徽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平台之一。早在2010年,安徽省就制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围绕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多层次金融体系创新、产业聚集基地等方面持续发力,近两年效果日益突显。
记者从安徽省发改委获悉,2015年一季度,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实现产值1867亿元,同比增长17.8%,高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2.8个百分点,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到64.7%,再创历史新高。
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练内功引外智创新驱动
记者近日调研发改委等部门获悉,在如何落实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具体举措上,安徽省以多维度融资体制创新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深化改革科技管理体制,以龙头企业带动发挥规模集聚效应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产业环境等。
科技体制改革,被当作首轮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据安徽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安徽省彻底性改革以往的科技管理制度,取消行政裁量权,变传统科技评审立项支持为后补助和奖励支持,变政府组织专家评价为市场化、社会化第三方评价,变科技专项经费切块支持为按市场机制公平竞争择优支持。
多层次的融资体系,则帮助中小型企业从获得输血变成自身造血。据安徽省发改委高技术处负责人介绍,安徽省发挥财政性投资的“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设立了27家创投类基金;已有420家企业挂牌托管的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安徽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与超过60家PE、VC等金融机构合作,帮企业利用私募债、股权质押及投资等渠道融资。同时,安徽还在全国首个探索“银行、政府、担保”风险共担的政策性融资担保模式,实现全省各县市区全覆盖;2014年底,以县级法人为主体的83家农商行改制在全国率先完成,基本能满足县域经济融资需求等。
以龙头企业集群效应为引领,为中小科技型企业成长营造产业环境,是安徽省新兴产业获得快速发展的另一关键因素。据安徽省经信委副主任王灯明介绍,按照“领军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要求,不论是具有本地成长性企业代表的江淮等新能源汽车产业,还是以招商引资来“外引型”京东方为代表的新型显示领域产业,安徽省已经形成了多个具有规模效应的行业聚集区,以新型平板显示产业为例,自从引进京东方以来,形成了从上游材料配套到下游终端制造的全线贯通,比如京东方投资285亿元的8.5代线项目、投资100亿元的彩虹液晶玻璃基板、年产200万台的长虹液晶电视项目等。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