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风云:转方式提质量增效益 推进安徽农机化发展 《农机360网》

06.04.2016  09:16

安徽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副局长 纵风云

  位于长江、淮河中下游的安徽,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降水充沛,长江、淮河横贯东西,全省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受地形地貌和气候影响,安徽农作物品种繁多,粮食、油料、棉花、蔬菜、茶叶、蚕桑、山特产品都有生产。

  安徽是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大省。2015年,全省粮食总产达707.6亿斤,居全国第六位;主要农作物方面,小麦和水稻面积均稳定在3000万亩以上,分居全国第3位和第5位。玉米、大豆面积均在1200亩以上,其中大豆面积居全国第2位。油菜、棉花和茶园面积分居第4位、第5位和第7位。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载体,是粮食安全、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为全面了解安徽农机化工作取得的成就、就安徽农机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安徽农机化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农机360网记者独家专访了安徽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副局长纵风云。

   看数据:“十二五”农机化成绩斐然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围绕服务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安徽省农机系统坚持“调结构、转方式、提质量、增效益”的总体思路不动摇,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深入实施农机化推进工程,农机化取得长足发展。纵风云副局长对安徽农机化的发展进行了详细介绍。从装备总量上看,2015年,安徽省农机总动力6580万千瓦,较“十一五”末增长1170万千瓦。从装备结构上看,安徽省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水稻种植机械保有量达22万台、17.4万台、3.01万台,较“十一五”末分别增长 76.5%、70.5%、129%。此外,土壤深松机、秸秆还田机、谷物烘干机、旋耕施肥镇压一体化播种机等粮食生产急需机具增加较快,装备结构明显优化。从综合水平上看,安徽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71.6%,较“十一五”末提高10.8个百分点。从关键环节上看,小麦率先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机收率、油菜机收率、水稻机械化种植率达75.1%、39.8%%、42.8%,分别是“十一五”末的2.57倍、8.3倍和3.2倍。从社会化服务上看,全省农机服务组织达7846家,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3448家,是“十一五”末的3.9倍。从经营服务上看,全省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553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6倍。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为全省粮食生产“十二连丰”提供了支撑,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增添了底气。

   看差异:因地制宜推进各地农机化协调发展

  安徽南北地形差异较大、农业资源禀赋各异,在农机化发展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纵风云副局长表示,安徽农机系统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坚持“统筹协调、全面推进”的同时,也注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综合利用农机购置补贴、农机化产业发展专项等项目资金,采取了一些差异化的措施,引导和推动平原丘陵山区等不同地区之间、不同作物生产环节之间农机化的的协调发展。比如,在农机装备建设上,沿淮淮北平原地区重点发展大功率、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沿江江南地区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适应性强、复式多功能作业中等作业机械,丘陵山区重点发展轻便、耐用、低耗的中小型机械和茶叶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成套设备。比如,在作物生产环节上,主要抓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特别是抓水稻机械化种植、玉米机械化收获等薄弱环节机械化,以及土壤深松、秸秆还田、高效植保等关键环节机械化。

   看政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投入加大 有力促进农机化发展

  2015年,中央财政分两批共下达安徽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4.4亿元(其中,安排土地深松作业补助资金1.505亿元),较上年增长了8.3%。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投入的持续大幅增加,有力促进了安徽农机化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调动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推动了农机装备建设。全年共补贴农机具10.9万台(套),拉动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投入30.8亿元。农机总动力较上年增长215万千瓦。同时,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逐步由小型、单一功能、技术含量低向大中型、复式作业、先进适用转变。二是加快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提升了农机化综合水平。补贴资金重点投向主要农作物生产薄弱环节机具的购置,全年累计补贴大中型拖拉机、水稻插秧机、秸秆粉碎还田机、联合收获机等11.3亿元,占购机补贴资金总量的85.9%。有力推动了水稻机插、玉米机收以及土壤深松、秸秆还田等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从而带动了农机化综合水平的持续提升。三是壮大了农机经营组织,推动了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补贴政策的带动下,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蓬勃发展,快速壮大。目前全省各类农机服务组织达7846家。这些新型农业经营组织与农民群众紧密对接,开展生产作业、机具维修等,推动了社会化服务加快发展。
安徽省还对秸秆还田、粮食烘干等领域进行了重点支持。

   秸秆还田方面, 2015年安徽省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6085万亩、还田量3035.4万吨,占秸秆可收集量的62.7%,秸秆机械化还田成为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方式。对于秸秆还田工作能够取得的较大成绩,纵风云副局长总结称,一是安排部署到位。4月上旬就召开全省秸秆还田及夏种机械演示座谈会,并制定印发了《2015年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方案》,安排部署全年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二是舆论宣传到位。召开了秸秆还田演示会,展示机械化收获、秸秆机械化还田、机械化播种机具和技术。组织媒体集中宣传报道秸秆还田。三是机艺融合到位。印发《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方案》,规范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玉米免耕直播技术路线。并成立秸秆机械化还田专家组,加强技术指导,推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四是资金投入到位。省、市、县财政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都加大投入,省农机局也统筹农机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安排20个县(市、区)开展秸秆机械化还田试验示范。同时,坚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向秸秆还田机具倾斜,对与秸秆机械化还田有关的收获机械、播种机械实行重点补贴,对秸秆粉碎还田机实行敞开补贴。五是作业服务到位,积极组织农机大户、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开展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作业服务,通过订单作业等市场化服务模式,解决了秸秆还田作业的用机需求。

   粮食烘干方面, 2015年安徽省继续将粮食烘干机确定为2015-2017年重点补贴机具,实行优先补贴。全年用于烘干机的补贴资金3227.8万元,补贴烘干机898台。目前,全省粮食烘干机保有量达6494台,居全国第二位。机械烘干粮食能力达666万吨。全省共有20家粮食烘干机制造企业的33个产品进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工作中,坚持把粮食烘干机械化作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环节,通过召开现场演示会、举办技术培训班以及对粮食烘干机械实行农机购置补贴等措施,大力推广粮食机械化烘干技术。此外还把粮食烘干机械化作为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内容,提高服务规模和效益,使粮食烘干服务组织和种粮农民双受益;加强粮食烘干机械质量监管,规范市场有序竞争;加大宣传、引导和推广力度,推进粮食烘干由水稻产区向小麦、玉米产区拓展,扩大应用覆盖面。

   看今年:增强农机购置补贴的针对性和精准性   推进政策高效实施

  而针对安徽省2016年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纵风云副局长表示,2016年中央财政下达安徽省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3.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其中,安排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资金1.5亿元。安徽省根据农业部、财政部“缩范围、控定额、促敞开”相关精神以及《安徽省2015-2017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要求,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对今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行了适当调整,总体保持政策实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纵风云副局长进一步解释称,具体来说,我们将一些需求量小、价格低,以及不符合我省农业生产实际的产品进行了压缩,增强政策实施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对一些市场饱和、不适应主导产业发展需求的机具,适当降低补贴标准,促进农业生产结构优化。继续对秸秆粉碎还田机、水稻育插秧机械和玉米收获机械实行敞开补贴,逐步扩大敞开补贴机具范围。全面实行“去经销商化”操作模式,取消了农机经销商在农机购置补贴辅助管理系统中的录入环节。

  此外,安徽省还将以信息公开和违规查处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专栏建设,完善农机产销企业违规处理制度,强化对违规企业的处理力度,推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规范、高效、廉洁实施。

   看深松:信息化监管 农机深松补助试点工作居前列

  农机深松整地是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2015年,安徽省各级农机部门,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创新举措,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试点工作,超额完成农业部下达的750万亩作业任务,共完成农机深松作业785万亩。对此,纵风云副局长总结称,一是深入调研抓顶层设计。组织人员先后深入20多个适宜深松的市县开展调研座谈,听取意见建议,在调研基础上与省财政厅制发了《安徽省2015年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试点工作实施指导意见》,确定在29个县区和部分农垦农场开展深松整地作业补助试点。从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中安排1.505亿元,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用于深松作业补助,补助上限为每亩35元。二是整合资源抓组织对接。主要是做好“四个对接、四个落实”。即与乡镇村对接,落实深松整地作业地点;与农机专业合作社对接,落实服务主体与作业机具;与有关企业对接,落实各项售后服务;与农业系统对接,落实深松作业面积。三是创新举措抓远程监管。进一步完善全省“农机化生产指挥调度与作业质量监控系统”,组织各地在作业机组上加装卫星定位、传感等信息监测装置,以信息化手段对深松整地作业进行全面监督。全年共有608家农机合作社加入系统平台,近3500台拖拉机深松机组安装了远程信息化监控终端设备,80%以上的补助作业面积都通过监控系统来监测。四是强化宣传抓舆论导向。编印了5000册农机深松整地宣传手册免费发放给机手,并在安徽农机化网开辟“农机深松作业补助信息公开”专栏,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看主体:农村新型经营组织蓬勃发展   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快速提升

  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村新型经营组织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担负着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主力军的重任。根据纵风云副局长介绍,截至2015年底,安徽省共有农机作业服务组织7846个,人员8.8万余人,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3448个,合作社成员5.98万人。目前安徽省国家级农机示范合作社有53个,省级农机示范合作社387个。

  纵风云副局长指出,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机经营主体的发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第一,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壮大,目前还离不开政府的指导和帮扶。第二,合作社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自身的规范管理。第三,合作社的发展壮大,还需要开展互帮互助,抱团发展。单个合作社抗风险能力较弱,农机合作社需要逐步从“单兵作业”向“联合作战”转变。通过合作社之间的联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市场竞争力及抗风险能力。

  纵风云副局长从自身发展、用地、投入、人才等方面介绍了安徽合作社目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自身发展方面,存在着发展不平衡问题。全省3400多家农机合作社,比较规范、规模较大的只有少部分,大多数农机合作社存在组织松散、运行不规范、发展势头弱的问题。在用地方面,存在农机合作社机库棚等基础设施用地审批困难,少部分农户不愿参与土地流转致使合作社流转土地难以成片等问题。在投入方面,农机合作社投入大、收益慢,同时国家扶持资金还不足,农机合作社融资贷款机制还不健全。在人才方面,多数合作社也缺乏具有先进管理理念、引领发展的带头人以及具有较高农机操作、维修等技能的专业人才。

  针对农机新型经营主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安徽省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帮扶措施。纵风云副局长总结称:一是政策项目资金倾斜。在农机购置补贴、报废更新补贴及深松作业补助等政策实施时,优先保障符合条件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上,积极推动将机库棚及维修场所等用地作为设施农用地管理的政策在各地落实。二是开展农机示范合作社创建活动。坚持典型培育与面上提升相结合,自2010年开始每年组织开展部省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树立发展典型。部分市县还对合作社示范社实行奖励。三是加强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培训。近年来,安徽省每年都举办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培训班,目前已累计举办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培训班8期,培训理事长约500人。通过培训进一步促进全省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发展。四是推进农机合作社信息化建设。以农机合作社为主要对象,搭建了全省统一的“农机通”专用网络平台,为合作社提供快捷有效的信息服务。推动部分农机合作社建设视频会议系统试点,与市县农机部门视频会议系统进行对接。根据纵风云副局长介绍,安徽省还建立了农机合作社帮扶联系制度,开展了“社企共建”活动,帮助农机合作社开拓跨区作业市场等,促进农机合作社发展。

  “通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安徽省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以农机合作社为代表的农机经营服务组织成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主力军。”纵风云副局长表示,“2015年,全省农机化经营服务总收入553亿元,同比增长10.6%。

   看差距:提升薄弱环节 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

  为全面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部2015年8月曾下发《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针对记者目前安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过程中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的提问,纵风云副局长表示,主要存在于水稻种植、玉米标准化种植、油菜种植和收获、花生种植和收获,以及秸秆还田、高效植保、粮食烘干等环节。

  为了有效提升薄弱环节,安徽省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的实施意见》,并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政策扶持,充分发挥购机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继续对关薄弱键环节机具实行敞开补贴,引导发展先进适用的农业装备,为推进全程全面机械化提供机具支撑。二是强化机艺融合,进一步完善沟通协调机制,与农业部门联合建立技术集成示范点、示范基地,针对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联合开展对比试验,制定符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的农机化生产技术模式和技术规范。三是抓好示范引导,认真组织实施部级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农机)项目、省级农机化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项目,推动农机化技术集成,优选适宜的技术路线和装备,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全程全面机械化生产模式,通过树立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以点带面,不断提高周边地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四是注重技术培训,依托示范基地,举办技术培训班、现场观摩会、座谈研讨会等活动,从技术培训入手,教会农民掌握技术要领。同时,坚持以农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组织为主体,突出需求导向,开展全程全面机械化技术培训。五是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集中发布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的技术成果、工作进展等,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纵风云副局长展望,“十三五”期间,安徽农业机械化将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工作思路,深入推进农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体来说,就是坚持“一条主线”,  即坚持加快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推动农机化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围绕“两大目标”,  即粮食主产区实现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以山区特色优势产品生产加工机械化和经济作物、设施农业机械化为重点的全面机械化取得明显进展。  实施“一项工程”,  即实施农机化提升工程,在“十二五”农机化推进工程完美收官、取得实效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农机化发展。实现“五个全面提升”。即全面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全面提升农机作业水平,全面提升农机科技水平,全面提升农机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农机安全水平。到“十三五”末,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700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82%以上。(摘自:农机360网 16-04-05)

  农机深松作业质量高、效果好,可以说是农民群众欢迎,各级政府肯定,审计监督满意,社会反响良好。安徽省农机深松作业补助试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谈到2016年安徽省农机深松整地工作,纵风云副局长表示,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实施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要求,2016年我省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任务为610万亩。为保证政策实施的连续性,今年安徽省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工作仍参照上年制定的实施指导意见来执行。目前已将今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中切块安排的1.5亿元下拨各地,补助上限为35元/亩,计划补助面积430万亩。

  深松整地作业信息化监管是安徽省2015年农机深松整地工作的突出亮点。由于信息化监管手段方便快捷,科学可靠,并且能够将农机部门从繁重的人工检查以及责任风险中解脱出来,既保证了作业质量和数量,又降低了廉政风险,为政策资金的安全落实提供了保障。纵风云副局长强调,2016年安徽省仍将采取信息化手段对深松整地作业进行全面监督,同时进一步完善工作程序,加强资金落实和廉政风险防控,确保作业任务圆满完成,补助资金安全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