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增信”手段多 稳健理财需分清虚实

17.03.2017  21:39

    随着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快速普及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也对P2P理财从陌生走向熟悉。由于前些年监管的缺失和行业的野蛮生长,P2P行业出现了不少“爆雷”事件,导致很多不了解P2P理财的投资者认为这是一种高风险的理财方式。事实上,如果投资者能够选择到实力和口碑兼具并且能够按照监管的要求正规发展的平台,P2P的理财风险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稳健理财也并非没有可能。

  由于受到“爆雷”平台引发舆论的影响,一些平台为了“自证清白”,采用一些方式向外释放自身在实力背景、合规发展等方面的优势信息,增强自身的信用等级以获取投资者的信任。同时也有一些平台通过大量的包装宣传,夸大平台背景或者一些必要合规手段的作用,靠噱头来吸引投资者的关注。方式不同,效果却相似,因此投资者需要擦亮眼睛,厘清这些方式的区别,透过手段分析平台真正的实力,才能达到降低踩雷风险的目的。

  在P2P行业里面涉及提升信用的方式分为几类,一类是通过实际性业务运作来增强信用,包括引进具有较强实力背景的投资方、与具备实力的担保公司或保险公司合作、强调自身业务小额分散、率先达到监管某些要求等。还有平台以是通过宣传推广来增强投资者的信任度,例如广投广告、找明星做代言、请专家站台等等,这类是属于宣传层面的增信行为。最后一类是属于法律法规禁止的增信行为,例如平台承诺保本保息、虚构夸大项目信息和收益前景等等。

  在这些增加平台信用的类别当中,第一类方式对投资者最有意义,业务上的运作和增强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平台的实力。例如,引进颇具背景的投资方,表明平台是得到了投资方的认可,意味着专业的投资方对于平台的发展前景是看好的;实力较强的担保公司或保险公司在与P2P合作之前,会考察平台风控、履约等方面的能力,后期对投资者资金也会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标的小额分散更符合监管关于借款限额的要求,业务的健康程度会更高;按照监管要求平台接入银行存管,确实可以减少平台设立资金池等一些违法违规行为的产生等等。投资者在看到平台出现上述动作时,可以提升对平台的信任度,但是前提是这些信息都是真实的,并且没有进行过分的宣传和解读。有一些平台过于夸大某些方式手段在平台实力增强方面的作用,使之作为平台安全方面的背书,也是不可取的。

  在信息的真实性方面,投资者可以采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公共工具查询以及向平台的合作方求证等方式进行确认,或者为求效率也可以通过中立的第三方平台进行查询。例如在P2P领域口碑较好的第三方平台风车理财,在平台档案页面中就对平台的股东背景、存管托管、逾期坏账保障等信息进行了展示。这些信息是由风车理财风控团队按照FRAS风险评估体系,通过现场尽职调查和非现场尽职调查综合采集而来,不仅确保了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还为投资者提供了平台在背景实力、风控体系、业务模式、产品特性、运营能力和IT技术等6大角度、32个维度、100余个评估点上的评估结果。投资者可以通过查看平台“评级简报”的方式获取更为专业的风险评估信息,以增强自身挑选平台的依据参考。

  在宣传层面的增信行为中,投资者应当认清宣传内容和平台实力的匹配差异。有一些融资上市或者实力背景非常强大的平台,有充裕的资金支持平台去做广告、请代言,但大部分平台靠正常业务还是无法负担高昂的宣传费、代言费的。曾经爆雷的e租宝把广告打到央视上,某知名专家也因为给泛亚日金宝站台遭遇投资者围攻,这些平台大部分的宣传费用花的都是投资者用来理财的钱。因此,投资者在看到平台的广告或者代言时,不要快速的下结论,认定平台靠谱还是圈钱,可以通过广告了解一下平台的基本信息,但是其安全性还是要通过后续的考察评估去判断。

  在各种增信方式中,保本保息、高收益等承诺性保障的风险系数最高,尽管被监管细则明文禁止,但对投资者却最有“杀伤力”。在这些承诺面前,投资者应当清楚,在P2P理财行为中监管要求投资者进行风险自担,平台不能够也不允许为任何投资项目做兜底性承诺担保,投资者如果看到有平台进行类似的承诺性描述和宣传,一定不要投入资金,避免本息全部损失的风险。

  目前监管层面正在加大对P2P行业的监督和整改力度,整顿和洗牌结束后行业将会迎来更为激烈的竞争,届时平台的增信手段又会层出不穷。在这样的情况下,投资者还是应当时刻保持风险意识,梳理出选择平台的科学方法,透过手段和方式去看到平台真正的实力和业务健康程度。当投资者累积了一定的经验,并且有可信赖的第三平台作为辅助,那么通过P2P理财的风险就会大幅降低,稳健的投资也会带来更多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