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文化”传承文脉 添彩乡村 ——旌德乡村墙体文化建设侧记

14.07.2014  20:32

近年来,国家“文化惠农”政策犹如春风,吹遍祖国大江南北,以墙体作为文化阵地的模式在各地乡村兴起,既美化了村容村貌,又在潜移默化中弘扬了先进文化。如今,走进旌德乡村的大街小巷,吸引人的不仅是整洁的村容、绿荫葱郁的绿化、文明的乡风和优美的环境,吸引人的眼球还有一幅幅内涵丰富的“墙体文化”。

该县在建设美丽乡村中始终把文化建设作为丰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窗口,把文化熏陶作为提高农民素质的一个平台来建设。进一步净化农村文化环境,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力度,根据各乡镇自然生态环境、村庄布局、地域文化等特点,打造墙体文化,一改过去主干公路、巷道两边的一些房屋、墙壁破败不堪,一些‘牛皮癣’小广告随处可见的情况。让村民们从墙画中看到美丽乡村建设后的新风貌、新生活。既扮靓了美丽乡村,又强化了文脉传承。

版书乡龙川村的“农耕文化”(刘欢明/图)

因地制宜、合理利用。 该县的特点是做“”墙体文化,把农村墙壁作为宣传先进文化的有效载体,将多种文化元素融入农民生活之中,精心打造图文并茂,群众喜闻乐见的“墙体文化”。“秀美山川”、“传统文化”、“农耕文化”等纷纷上墙。一幅幅色彩鲜明,栩栩如生的宣传画,寓教于乐、寓教于美,让农民群众由“被动看”变为“主动瞧”在潜移默化中升华品德,引导群众讲文明、树新风、改陋习。不仅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也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一面面旧墙变成美观而又会“说话”的文化墙,村民们每天走在路上,就如同漫步于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中。

版书乡隐龙村的“古诗词文化”(刘欢明/图)

结合人文,相互协调。 使“墙体文化”与当地人文环境相协调。如:白地镇江村不仅是国家4A级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近年来挖掘的宣砚填补了宣城文房四宝之空白。白地镇在墙体选址上别出心裁,在江村大牌坊两边的墙体上画有江氏宗词和古寺,还有名家为宣砚的题词。将非遗文化、文保单位与墙体文化有机结合,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亮点。蔡家桥镇的朱旺村文化墙内容多以古诗词、山水画为表现形式,给古村落的朱旺平添了几分古朴与文气;版书乡的龙川村墙体文化更是别开生面,因龙川村是该县人武部的军民共建点,墙上画的是军人、农民还有耕牛,显示了军民鱼水情的同时也给村民们带去了欢乐。

三溪镇三溪村的“秀美山川”(田建国/图)

白地镇江村景区的“景观文化”(刘春发/图)

名家为中国宣砚题词(刘春发/图)

江村古寺(刘春发/图)

凸现文化、体现个性。 在打造文明新风的共性基础上体现个性,凸现镇域文化,积极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使村庄成为文化艺术、学习教育为一体的美丽乡村,充分体现“一墙一风景,一村一特色”的文化特点。通过打造农村墙体文化,各乡镇对破损墙体进行拆建修补、清洁粉刷,把农村的“断壁残垣”建成“墙体文化”,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受到广大村民的普遍欢迎。为进一步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文化活力。(王美玲)

六安市叶集区平岗街道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安在线
滁州获批安徽历史文化名城
日前,滁州市获省政府批复,文化厅
严防纪律处分决定“打白条”
为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