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明渠 堵暗道 ——安徽省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纪实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这一财税体制改革中相对空白的领域,正在皖江大地完成一次意义深远的实践创新与理论完善。
来到安徽,记者刚巧赶上一件高兴事儿。在财政部对全国31省市自治区的2013年度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综合考核中,安徽省荣膺一等奖。其强化债务审批管理、编制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核定土地储备融资规模、研发政府债务决策分析系统等创新举措,得到财政部和兄弟省市的肯定,吸引了不少地方前来“取经”。
在经济大提速的当下,地方政府性债务隐患一直牵动着人们的神经。去年12月中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防控债务风险”列为2014年经济工作六大任务之一;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去年12月底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明确,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要“修明渠、堵暗道”,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在安徽,债务管理是如何“修明渠、堵暗道”的?带着这样的疑惑,记者展开了一番探寻。
事前算账:锁定债务“蓄水量”
“我们的做法是把住六环节,事前要算账,举债要审核,存量要负责。”安徽省财政厅副厅长兼政府债务管理办公室主任孟照红言简意赅地回答道。所谓六环节,即将债务管理全流程分解为六项具体工作:编制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实行债务审批卡制度、试行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名录管理、核定土地储备融资规模、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月报、建立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监测机制。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在省财政厅政府债务管理办公室,记者听到一件颇为给力的事儿。为确保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系统中截至2012年底、2013年6月底的存量债务数据与2013年审计署政府性债务审计数据完全一致,2013年12月,财政部对各省市组织了培训。培训翌日,安徽立即开展对各市县财政局、省直单位财务部门政府性债务管理业务经办同志的集中培训工作。
“那次培训效果非常好,很多市县的一线工作人员主动要求参加,我们带去的资料早早地就被抢光了。这让我们既欣喜,又备感压力。”债务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尹祥领告诉记者。借助培训,省财政厅及时将审计数据按区划分解下发,并组织补录、更正工作,以提升数据质量和利用价值。此外,培训的更深一层意义还在于锁定“蓄水量”。这是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工作基础,也是开展债务风险预警监测的必要条件。
对全省政府性债务做到心中有数后,安徽省立即部署编制债务收支计划,从源头规范举债行为。
据介绍,针对以往政府性债务举借随意性较大,存在寅吃卯粮、盲目举债的现象,去年年底,省财政厅出台《关于试编2014年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的通知》,在全省各级试编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具体说来,债务收支计划按照“统一政策,分级编制;审慎稳妥,规模控制;真实可靠,收支平衡;统筹借还,防范风险”的原则编制,力争全面反映上年末债务余额、可用债务资金余额,以及当年举债额度、需偿还的债务本息、债务支出用途等。根据规定,未纳入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的项目,一律不得举借政府性债务。
将政府性债务纳入计划管理,在编制计划时就要考虑偿债资金来源,此举一方面为下一步将政府性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做好准备;另一方面,也为防范债务风险构筑了第一道“防护网”。
强化审批:举债须过“检查站”
举债必须经过“检查站”,记者还是头一回听说。
这项举措始于2013年年底。为规范举债审批程序,安徽省财政厅印发《关于加强政府性债务审批管理的通知》,实施审批卡制度。依据通知,符合要求的举债项目须具备以下条件:已列入年度债务收支计划,举债单位提供的各项申报资料齐全无误;举债资金用于市政道路、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或公共卫生、基础科研、义务教育等政府投资公益性项目,以及用于偿还上述项目的历史债务;本级政府性债务未突破预警值,或已突破预警值但不新增债务余额;融资利率一般不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1.3倍,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1.5倍不予审批。
对债务投向、债务规模、融资成本、融资方式等进行“通盘检查”,这样的要求不可谓不严格。当记者问到“检查站”的设立是否遭遇阻力时,得到的答复是确实如此:“利益纠纷盘根错节,想要扫清障碍,不是下发一份文件就能解决问题的。我们必须有可操作性较强的细化措施,更离不开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据介绍,审批卡制度实施至今,已驳回不符合条件的项目3个,涉及资金1.8亿元。元旦刚过,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成为全省第一家拿到审批卡的单位,经严格审核,其向省财政厅申报该院迁建项目一期工程建设贷款,认定符合审批条件,获批申请银行贷款2.8亿元。
在设置举债“检查站”的同时,该省还着手清理整合政府直接或间接投资设立并承担政府投融资职能的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将其全面纳入监管范围,净化融资环境。凡未纳入名录的公司,一律不得进行政府投资项目融资业务。截至目前,已清理规范地市、区县政府融资平台公司381家。
借力信息化:架起风险预警监测“高压线”
“大数据”时代,信息化为全面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提供了新动力,数据的收集汇总、量化分析及决策运用,均可借此实现。安徽省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监测机制的建立,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2013年底,为进一步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省财政厅债务办加快实施债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对政府性债务相关指标统计口径进行科学界定、标准化测量口径,最终确定负债率、债务率、新增债务率、偿债率、逾期债务率等指标。围绕各指标设定临界值,划分安全区域,并以此为评价维度,建立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监测机制,定期对全省、省本级、市、县政府性债务风险进行动态监测、评估和提示。
值得一提的是,厅债务办开发完善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系统安徽专版”和“安徽省政府债务决策分析系统”两大系统。决策分析系统涵盖债务余额、变动趋势、风险预警、融资成本等10大模块,每一模块基本以图表等工具形式,可直观反映全省债务状况,加强债务数据分析,主动服务领导决策。
此外,为破除对“土地财政”的依赖、防止盲目扩张债务,安徽省将严格规范土地储备融资作为有力抓手,自2014年起将土地储备融资纳入地方政府性债务统一管理。收紧土地管理“闸门”的举措还在一步步细化完善:省财政厅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年度土地收储计划,核发年度融资规模控制卡,对土地储备融资实行规模控制;同时要求将土地储备债务收支纳入同级预算管理,土地储备融资资金不得用于城市建设以及其他与土地储备业务无关的项目。记者发稿时,2014年安徽土地储备融资规模控制卡第一单已经发放,安庆市获得了全年50亿元规模的土地储备融资额度,将有力地促进该市土地收储业务的开展。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远在路上。采访即将结束时,孟照红向记者描绘出该省下一阶段债务管理的蓝图:在配合审计摸清底数,完成数据补充更正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监测办法,并按照财政部的统一部署适时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探索PPP融资新模式,努力降低融资成本,全力防范债务风险。深化政府债务管理改革的启航笛已经在皖江大地上鸣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