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面临的困难和对策
近几年来,随着基层政府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基层审计机关投资审计任务越来越繁重,地方政府对审计的要求以及社会各界对审计的期盼也越来越高,政府投资审计工作面临的困难也越来越大,切实需要政府等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基层投资项目审计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审计力量薄弱、审计人员能力素质不高的现象较为突出。一方面受编制不足,固定、低薪的薪酬制度对工程类专业人才吸引力缺乏等因素的影响,既懂工程造价,又懂财务、法律、计算机等相关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尤为缺乏;另一方面,表现为专业审计力量与审计任务重的矛盾不断加大,审计人员往往疲于应付,加之目前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涉及的范围、专业越来越广,也使得审计人员常感到力不从心。同时,专业培训学习提高的时间不多,投资项目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对高估冒算的工程现场签证核减时法律依据不足。工程现场签证相当于建设单位与承建单位达成共识的补充合同,而审计是国家对建设单位的一种行政监督,不影响建设单位与承建单位的合同效力。因此,在竣工决算审计中,我们对高估冒算的工程签证核减时往往因依据不足,受到承建方的质疑,加之全国几起类似情况的诉讼案件,法院均判审计机关败诉,这也使得审计人员在遇到质疑时底气不足,审计监督的直接目标和成效难以达到。
(三)协审机构的审计质量难以控制。由于人少事多,目前基层政府投资的大部分项目都是通过中介机构或由中介机构协审完成的,中介机构的协审人员报酬大多数是与核减额挂钩的,因此,他们更注重于工程计量计价这些技术性的工作,而对于工程建设过程中程序的合法合规性、管理过程中的问题等都不太关注,未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建设项目管理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此外,中介机构业务种类较多,往往与建设方、承建方可能有其他委托关系,由于这种利益关系的存在,中介机构在协审时的独立性往往难以保证,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审计质量,使投资审计风险大大增加。
(四)外部大环境的影响也给审计带来一定的困扰。一是,目前大多数中标企业拿到项目后就包给施工队,中标企业拿管理费,大多数是只拿钱不管理,而有些施工队素质不高,往往只会做事不会算账,该算的没算,不该算的算了,在审计过程中胡搅蛮缠,给审计造成一定的困扰。对这种隐形“挂靠”现象,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虽然不定期地进行查处,但是法不责众,加之检查不能经常性、常态化的进行,其威慑力也有限;二是,跟踪审计的项目大多为政府的重点工程,工期要求很紧,在政府急于赶项目进度的情况下,现实与规范的冲突时有发生,审计人员发表意见的尺度很难把握,审计的独立性难以体现。
二、针对存在的以上现象或问题,笔者建议:
(一)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队伍。一是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增编招考造价专业审计人员,扩充投资审计队伍;二是通过政府采购招标协审中介机构,向社会购买服务,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分项目跟踪实施;三是聘用组建富有经验的不同行业专家库,开展联合审计;四是内挖潜力,对现有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发展的需要。
(二)改革政府建设项目投资管理的模式。逐步限制政府投资项目临时组建工程管理机构管理项目的做法,改为委托专业的工程项目管理公司负责项目的运作。在建设过程中按照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对工程前期工作、设计委托、施工及监理单位的确定、工程竣工验收等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负责,政府职能重点放在项目决策、资金运筹和监督管理方面。
(三)推行投资控制和审计监督制度。为了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项目建设必须做到:先勘察后设计、先设计后施工、先验收后使用,杜绝随意变更项目增加投资,维护计划管理的权威性。国家审计机关要加大对政府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力度,及时制止超计划、超规模的建设项目,不要等“木已成舟”后再去查纠此类问题。
(四)推行变更签证会审制度。严格控制施工现场签证,按投资额确定项目变更审批额度,对超过额度部分,要经党政联席会议或党组集体讨论审查确认,必要的签证须经甲方、监理、设计、审计四位一体共同确认方可纳入决算,以防止工程管理人员与施工单位通过变更签证来增加投资情况的发生。确需进行的设计修改,引起工程量变化需要增加投资的,应当按程序报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