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改“合肥样本”:带给百姓更多“红利”

17.01.2015  11:21

   据合肥日报讯 运行补偿政策全面执行,村医保障全面到位,绩效考核全面落实,基层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全部达标……2014年,合肥基层医改交出了一份优异成绩单,也让基层医改“合肥样本”在全国叫得更响亮。

  随着基层医改的深入推进,百姓最大感受是看病就医更加方便、快捷,看病的负担大大减轻,有病不看、因病致贫的现象大为减少。

   不出村看上“好医生”

  “这下好了,不用大老远跑到镇医院找医生看病了。”巢湖市黄麓镇花塘村村民周秀凤患有关节炎,过去经常到黄麓镇中心卫生院看病。周秀凤说,现在有镇卫生院的医生在卫生室给她看病,她就不用再跑到镇上了。

  不久前,巢湖市启动了“乡镇骨干医师下村室”改革试点,黄麓镇中心卫生院的4名骨干医师分别进驻该镇4个村卫生室担任“第一室长”。镇中心卫生院以前给周秀凤看病的医生,这次就进驻了他们村卫生室。

  好医生深入基层,来到病人“身边”,这种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模式的做法,给老百姓看病带来了极大方便。

  2014年,全市有75.8%的乡镇卫生院开展了巡回医疗服务,10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全科医生团队、家庭签约医生制度。

  我市还创新人事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分配制度、投入保障制度和管理模式,让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得到恢复和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活力得到激发和释放。

  改革减轻患者负担

  “上次住院预交了4000元,这次只让交2000元。”肥东县梁园镇农民吴邦成因患病,去年9月第二次住进了医院。虽然患的是同样的病,因为住院时间不同,第二次住院预交费用大为减少。这受益于肥东县人民医院推行的控制“三费”活动。

  作为全国第一批7家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之一,肥东县人民医院秉承敢于改革的传统,开启先行先试新征程。院长吴东介绍,在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医院经过反复讨论,决定推行控制“三费”活动,降低患者的药品费用、耗材费用和检查费用。

  当前,全市100%的县级公立医院参与了改革,并实现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全市四县一市的全覆盖。

  目前,9家参与改革的县级公立医院均制定了以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医疗纠纷和患者满意度等为核心的内部绩效考核方案和实施细则,按季度或按月对职工进行考核,并与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挂钩。

  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带来了显著的成效。去年前三季度与2013年同期相比,全市县级公立医院门急诊人次增长17.69%,出院人数增长12.03%。

  构筑完善保障体系

  “多亏你们的帮忙,我外孙女的病才能得到及时救助”。近日,蜀山经济开发区居民王大爷冒雨来到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工作人员表达了感激之情。

  原来,王大爷的孙女患双侧神经性耳聋,在园区残联帮扶下,小孙女免费装上了人工耳蜗。而为了给小孙女治病,王大爷一家已先后花费医疗费用十余万元,这使原本困难的家庭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得知老人一家的难处后,园区民政部门将其列入大病医疗救助范畴并给予了救助。

  2014年,我市积极构建基本医保、医疗救助、商业保险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深入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购买商业大病保险服务,为广大患者看得起病提供了保障。

  我市积极推行新农合与县域内城镇居民医保制度“两保合一”,2014年全市参合人数达到410.7万人,参合率100%。去年前三季度,累计受益278.8万人次,新农合实际补偿平均达到59.04%,同比增长2.49个百分点。

  我市还不断加大新农合筹资力度,各级财政补助资金由人均280元提高到340元。目前,合肥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基本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