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湖共生铺展斑斓画卷
巢湖是中华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合肥独特的资源、靓丽的名片。抓好巢湖综合治理开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随着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巢湖水质正持续不断好转。
2010~2013年,巢湖全湖平均水质类别由V类好转为IV类,水体均呈轻度富营养化状态。今年上半年,环湖河流I~III类水质断面达到63.1%,优质水域断面比2010年(42.1%)上升了21%。
河湖共治,城湖共生。拥抱巢湖的合肥城,正向世人徐徐展开崭新的精美画卷。
治湖先治河“河长”治河唤碧波
欲要湖水清,先要河水净。按照“治湖先治河”的方略,合肥在水环境治理上锐意进取,不遗余力。去年3月,全市各县(市)区、开发区党委主要负责人又多了一项职务,那就是“河长”。河长的职责是,负责境内入湖河流的污染防治、清沟清渠、生态修复,而且治河成绩要每月通报、每季调度、每年考核。如果治河不力,将“一票否决”。
截至8月份,全市纳入“河长制”管理的河道共103条,整治排污口302个,清理两侧垃圾点1992个、河道违规开垦面积108万平方米,河道(沟渠)清淤977.9公里,搬迁取缔畜禽养殖点672个。同时,环巢湖生态示范区一期、二期工程共治理河流46条,计750公里,一条条河道加强了防洪治理,完成了河道清淤护岸及截污管网建设。
治河先治污釜底抽薪断污染源
在肥西县派河码头,过去这里的货场非法占用河道工程用地、货料随意堆放、管理混乱无序,既是派河防汛防洪的隐患,又污染了派河水质。今年初,肥西县强力推进,整治派河码头,清除吊机25台,对20家经营户进行搬迁,彻底解决了多年来货场毁坏堤防和环境污染问题。如今的派河,碧水绿堤、杨柳依依、河面宽阔。
治河先截污。为控制和减少污染负荷,环巢湖生态示范区二期工程共安排了城镇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重要水源地保护、入湖河道防洪治理、支流环境整治、环湖湿地修复等98个项目。截至8月份,二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8.76亿元。
环巢湖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是二期工程的重要内容,共有42个。建成后,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70400吨,可实现合肥境内环湖及其干流周边乡镇镇区污水处理的全收集、全覆盖、全处理。
环湖治生态锻造美丽合肥新景象
芦苇在风中摇曳,栈道在林中蜿蜒,湖水在天边荡漾,涛声入耳畔私语……看湖如看海,这是驻足巢湖北岸月亮湾湿地,您所能享受到的醉人美景。
月亮湾湿地,是环巢湖生态治理的缩影。与国开行安徽分行合作,我市先后规划启动了环巢湖生态保护与修复一、二、三期工程,截至8月份已经投入资金102.76亿元。今年,154公里的环巢湖旅游大道将全线贯通,宛如一条“心形项链”镶嵌在巢湖四周。今后,无论是自驾,还是骑行,环巢湖旅游将是广大游人的独特享受。
一湖清水加上一个经济繁荣、活力四射、景色秀美的现代化城市,正在成为合肥这座大湖名城的新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