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脑”让创新合肥“智慧十足”
4月10日,工作人员通过合肥交通超脑系统监测合肥交通堵点。 记者 宋炎骏 摄
编者按 如何让城市具备类似人类大脑的功能,能够自我感知、自我学习、自我修正?如何让城市的各个“器官”协同工作,实现城市治理能力智能化、集约化、人性化?如今,“城市大脑”让这一切成为可能。
近年来,合肥不断探索创新,通过搭建“政务云+城市中台(数据中台和能力支撑平台)+典型应用成果”的“城市大脑”框架体系,让人们享受更为便捷舒适的城市服务。同时,也让城市管理者更加科学化、民主化地进行各项决策,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即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带你一起走近合肥“城市大脑”,了解这座越来越智慧的城市。
“交通超脑”让交通部门有了缓解拥堵的“神器”;“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方便群众办事、“安康码(合肥)”实现智慧抗疫、合肥不动产登记跨入税费“一卡(一码)清”时代……
在合肥,经过紧锣密鼓地建设,“城市大脑”形成了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发展格局,众多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的应用场景生成落地,城市变得更加智慧,市民生活也更加美好。
数字治堵
走进合肥市交警支队交通指挥中心,“合肥交通超脑”大屏幕格外引人注目,“交通拥堵指数”“道路拥堵排行”“当前在途车辆”等信息一目了然。这些信息经过后台分析后,可让交警部门随时掌握最新情况,优化指挥调度。
拥堵是现代大城市的通病。随着机动车保有量持续攀升,“治堵”成为城市治理中绕不开的话题。“合肥交通超脑”就是通过自有交通信息采集和整合互联网数据及各部门交通数据,建设基于“城市大脑”的交通流量实时感知及分析预测数据中台,实现城市路况智能感知、交通参数全面监测、交通流量精细分析。完善城市智能交通管控系统功能。
“过去堵点多靠人工判断,现在则由数据说话。”市交警支队民警王飞介绍,“交通超脑”通过堵点挖掘、堵因分析、拥堵治理、效果评估、持续优化的模式形成交通拥堵治理闭环。通过分析挖掘,已发现常发拥堵路口103个,拥堵路段67条,拥堵区域4处。目前,合肥已累计完成70个重点片区治理,其中44个片区畅通率得到显著提升。
同时,“交通超脑”通过“强化学习+平行仿真”,可形成数据采集、智能配时、方案下发、实战检验的信号配时闭环工作机制,每2分钟就可以生成一次信号配时优化方案。
“去年10月,交通超脑平台建成并投入试用,且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通过版本升级,加速推进建设创新。”王飞表示,目前,“交通超脑”日均接入交警及天网数据2500万条,互联网路况数据1.5亿条,运管、公交等数据1500万条,通过拥堵指数、平均车速、交通流量、饱和度、拥堵里程等十多项指标综合分析交通实时状态,客观掌握交通运行态势,评价交通管理成效。目前监测范围已覆盖合肥市1200个路口、649条道路、50个网格区域。
数字治城
改变,不仅仅发生在交通领域。今天,在合肥,“城市大脑”已形成了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发展格局,众多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的应用场景生成落地,切实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需求,为市民带来智慧新体验。
合肥市数据资源局副局长王伟介绍,合肥在“城市大脑”建设过程中,搭建了“政务云+城市中台(数据中台和能力支撑平台)+典型应用成果”的框架体系。
其中,“政务云”依托虚拟化资源池提供动态、弹性的各类云计算、存储、安全、服务资源,为“城市大脑”的建设提供坚实底座平台。城市中台聚合数据、共享技术、协同业务、赋能应用形成城市大脑运营中枢平台。城市中台整合电子政务与智慧城市项目中需要的公共及共用部分,聚焦信息能力、技术能力和业务能力三类城市能力的整合与建设,提高应用系统的专业化、组件化程度,形成日益完善丰富的应用场景。
“这三层的体系结构,支撑了当前合肥的城市建设发展。”王伟告诉记者,值得一提的是,合肥在全国率先提出在“城市大脑”中建设城市中台,这更能够保证“城市大脑”在实现数据共享交换功能的基础上,满足各部委办局、各企事业单位、各个数字经济的执行方、发起方大规模数据使用的需求。
数字经济
“城市大脑”汇聚了海量数据资源,让城市治理更智慧、群众办事更快捷,同时,也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高新区区域经济大脑设计企业成长画像、政策主动识别、宏观经济分析、投融资、区域亩产跟踪等9个数据分析能力模型,强化对超3.7亿条涉企数据的分析能力,2019年累计为园区中小企业画像2.4万次,遴选高成长性企业152户。”市数据资源局规划标准处处长彭辉介绍,“城市大脑”为其提供了22亿条数据,区域经济大脑一半以上的涉企数据由“城市大脑”提供。
不仅如此,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城市大脑”聚焦“宅消费”“云办公”“网管理”,为线上教育、线上医疗、线上金融、线上办公等线上经济业态提供有力的数据和能力支撑。
比如,线上教育,合肥市教育云平台实现城乡常态化应用,探索推广“网课”教育模式,可提供海量、普惠、优质学习资源服务;线上医疗,“城市大脑”支撑卫健系统推进三级公立医疗机构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支持医疗机构提供在线疾病咨询、在线会诊和医疗、电子处方流转等线上医疗服务等等。
通过“城市大脑”建设,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生态进一步优化。目前,合肥已聚集了科大讯飞、 安徽 电信、思特奇、科大国创、天源迪科等一批数字经济企业,通过各类应用开发,助力企业技术迭代、模式复制、业务拓展。
·本报记者 黎静·
[ 编辑:唐佑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