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创新发展 建设文化强省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紧紧围绕创新型文化强省建设目标,坚持问题导向,推进改革创新,实施项目带动,突出示范引领,各项文化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全省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坚持创新推动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7月22日,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5集《延续中华文脉》播出,展示了安徽农民文化乐园根据群众意愿,由政府统一采购文艺演出送到农村的典型事例,引发热议。近年来,安徽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难点,不断推出改革创新举措,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
建设施,补短板。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在合肥滨湖新区规划了省级文化中心十大场馆,省美术馆、省文化馆正在抓紧建设。市级“三馆一院”、县级“两馆一场”基本实现全覆盖。推进马鞍山、安庆、铜陵等市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12个县(市)开展首批省级示范区创建。全省建成乡镇文化站1410个,实现全覆盖。着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制定了《农民文化乐园操作手册》,按照“一场、两堂、三室、四墙”的标准推进村农民文化乐园建设,建成省级示范点500多个、市县示范点1000多个,央视《焦点访谈》称农民文化乐园“就像许多村口都有的那棵大树,正在成为村庄的标识、村民的纽带”。安徽作为全国两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试点省之一,为全国贡献了安徽经验。
转机制,提效能。通过政府集中采购,积极开展“送戏进万村”活动,将每年每村4400元看戏经费集中起来,以县为单位统一采购,全省每年送戏两万多场,确保每村每年看到一场有质量的戏,成为最受农民欢迎的民生工程之一。全省2000家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免费开放,全年接待服务对象超过4000万人次。为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向贫困地区倾斜,组织全省107家图书馆、120家文化馆、100家博物馆、27家书画院,创新成立全省“三馆一院”联盟;以县图书馆为总馆、乡镇文化站为分馆,在全省推进县域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建设。为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开展乡镇综合文化站社会化运营试点。
建队伍,强基层。政府购买服务,招募村级文化协管员、文物保护员。开展“百馆(站)千村文化结对”活动,组织全省100家文化馆(站)与1000多个村结对,发展文化辅导员1.1万多名。
讲好安徽故事
繁荣艺术创作
2016年,阜阳县推出的淮河琴书《轧狗风波》获第十七届群星奖,泗州戏《绿皮火车》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银奖。近年来,安徽省围绕讴歌时代精神、反映安徽好人、扶贫脱贫等现实题材,推出了一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反映廉政、诚信、优良家风等的作品,如安徽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皖江洪流——安徽军民抗战史实展、黄梅戏《大清名相》、舞剧《大禹》、梆子戏《平安是福》、扬剧《弃官寻母》等。精心办好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中国农民歌会、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省艺术节等品牌活动,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实施戏曲振兴计划,开展戏剧剧本孵化计划,组织开展文化惠民助力扶贫巡演,组织安徽新创精品剧目进京展演、戏曲进校园、文艺工作者下基层等活动。
传承优秀文化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安徽大别山红色革命老区,通过科学规划、增加投入,进一步保护和利用好红色文物,红色旅游日渐火热。全省各地努力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摸清家底,系统梳理我省文化遗产现状,开展了文物、非遗、戏曲、古籍等普查工作,对2.5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115万件(套)可移动文物、4500多项非遗、28个戏曲剧种、7万多部古籍进行了登记建档。出台《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非遗保护法制化水平明显提升。编制了古村落、大遗址等专项保护规划。积极推进省市县文物项目评审工作,建立项目库,加强文物分级保护。“十二五”以来,全省实施了600多个重点项目。历时8年的大运河申遗工作圆满成功,我省世界文化遗产总数达到3处。
加快推进各类博物馆、纪念馆、民俗馆的建设,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建设行业、专题博物馆。联合教育、科技、旅游等部门,推进戏曲、非遗展演展示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开展红色旅游等。结合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新型城镇化、传统古村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建设。颁布实施《安徽省凌家滩遗址保护条例》,含山县凌家滩、凤阳县明中都皇故城两项国家大遗址公园项目开工建设,实现我省大遗址公园“零”的突破。
盘活文化资源
发展文化产业
今年5月,“徽匠神韵——安徽徽派传统工艺故宫特展”在北京举行,生动展示了安徽坚持项目带动、品牌引领、培育特色,把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的努力成果。
一是振兴传统工艺。与文化部、故宫博物院开展合作,利用故宫强大的文创研发力量和我省丰厚的文化资源,建立了故宫博物院驻黄山徽派传统工艺工作站、故宫学院黄山分院和故宫博物院博士后工作站,在创意设计、产品营销、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举办了“徽匠神韵——安徽徽派传统工艺故宫特展”,设立了故宫文创馆徽派传统工艺馆,举办了“徽匠进故宫”研修班等系列活动。
二是引导文化消费。推进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试点工作,合肥市、芜湖市入选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连续3年开展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好戏大家看”活动,每年举办1000多场惠民演出,全部实行低票价,培育居民消费习惯,扩大文化消费。
三是培育市场主体。蚌埠市大禹文化产业园创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全国共10个),实现我省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零”的突破。全省建立80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大力发展动漫产业,国家认定的动漫企业总数名列全国第7,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建立省文化企业直接融资项目库,128家企业145个项目入库。实施民营院团“四个十”工程,对民营院团给政策、给市场、给荣誉,扶持民营院团发展,全省民营院团数量1500多家,占全国总数的1/10,从业人员近5万人。
加强交流互鉴
加快安徽文化“走出去”
6月20日至27日,安徽代表团赴俄罗斯楚瓦什共和国参加第25届“俄罗斯之源”全俄艺术节活动,演出7场。围绕讲好安徽故事,传播安徽声音,安徽组织政府间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交流项目175批次,参加交流人员2120人次,涵盖41个国家和地区。赴美国、新加坡、希腊等国家开展了“欢乐春节”活动,圆满完成了德国安徽文化周、泰国安徽文化年、“中俄两河领域”文化交流等重大项目。成功举办了2016中非文化周、捷克玻璃艺术珍品展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