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所许冲副研究员获国家自然基金委国际合作项目资助

09.12.2016  20:17
  地质所许冲副研究员申报的“2015年尼泊尔主震、强余震与震后强降雨诱发滑坡继发性规律研究”项目获批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ICIMOD)合作研究项目,获批经费20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于2015年11月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共同资助中国科学家与ICIMOD科学家以及ICIMOD成员国的科学家开展合作,推动中国及周边国家在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的科学研究。2016年7月8日-9月9日经过公开征集,共收到36项申请。经初审、同行评议和专家组的评审,共12个项目获得批准。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w7.8级地震发生之后,许冲副研究员持续关注该地震事件触发滑坡并开展了前期研究。发现本次地震不但触发了大量滑坡,而且还改变了震区的滑坡发生条件。其后2015年5月12日的Mw7.3级强余震与6-9月雨季的一系列强降雨事件,以原有滑坡面积扩大与新生滑坡两种模式在震区继续诱发了滑坡灾害(包括泥石流)。这为研究地震主震、强余震与降雨触发滑坡的特征、发生模式、分布规律变化等继发性规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项目组将选择受主震、强余震、降雨共同影响的区域为研究区,通过多时段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结合野外调查,分别建立主震、强余震与震后强降雨触发的多时段滑坡数据库,结合地形数据分析这些滑坡的几何特征与两种发生模式的量化结果。通过TRMM与气象台站数据获得降雨强度及累积降雨量等信息,再结合地形与地质数据,对比这三组滑坡的分布特征,探索地震与气象耦合作用下的滑坡发生条件变化与时空演化规律。成果预计可为预测和减轻尼泊尔地震区与我国藏南地区的地震与气象耦合作用下的地质灾害提供科学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