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实现安徽新作为

09.09.2020  04:01

  “要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相统一,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东南形胜,连江通海。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完善我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打造我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重大战略举措。从中央出台《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到明确“一极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从初步构建规划政策体系的“四梁八柱”,到精雕细琢施工落实的“工笔画”……一年多来,长三角三省一市紧抓历史机遇,着力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以点带面加快一体化进程,不断办好“共同的事”和“邻居的事”,按下了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快进键”,以“龙头”之姿引领长江经济带巨龙舞动。

  在一体化助力下,江淮大地迸发强劲发展活力,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经济总量正朝着全国第一方阵迈进。在当前严峻复杂形势下,更好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应牢牢把握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上海龙头带动、携手苏浙、扬皖所长,加快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加强创新驱动系统能力整合,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中展现安徽新作为。

  在更高起点推动“一体化”走深走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显然不是简单地“做加法”,而要通过优势资源充分互补、内在机制相互融合,实现“1+1+1+1>4”的效果。这就要求三省一市以一体化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更好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实现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强大的合力。安徽应扬皖所长、主动作为,加快推进与沪苏浙产业布局融合互补,优化产业链合作,补短板锻长板,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协同打造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集群。统筹运用制造强省、“三重一创”等政策资源要素,大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产业,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为长三角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提供更多源动力。上马一批有带动力的重大项目,引育一批在全国有牵引力的头部、龙头、“链主”等重大企业,建设一批支柱性、主导型新基建,打造一批稳定性强、竞争力强的重大产业,布局一批有影响力的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促进长三角在全球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在高质量发展中提升创新力和竞争力。发展质量检验发展成效。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是贪求规模的发展,而是追求质量的发展。发挥数字经济优势,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加快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协同提升长三角城市发展质量,全面提高城市抗御灾害能力,保护好历史文化和城市风貌,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协同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积极谋划“一地六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加快建设省际毗邻新型功能区、省际共建园区和皖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协同推动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学习借鉴浦东经验,推深做实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协同夯实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基础,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突出位置,推进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在“长江禁渔”中作表率。

  在一体化发展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突出问题导向,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着力在一体化发展中补短板、强弱项,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建立公共卫生等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推进实施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探索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在一体化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做好普惠文章,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率先实现“同城待遇”,让长三角居民在一体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共同富裕。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长三角在“一体化”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既要有历史耐心,又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钉钉子精神和抓铁有痕的力度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开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刘振)

[ 编辑:关子祥]
“一体化”成果亮相世界制造业大会云展馆
  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安徽考察调研,徽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