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企之间架起一座信用桥梁

23.09.2015  11:55

  小微企业融资难,关键在于缺信息、缺信用,而银行很难与其直接建立信用关系。这就需要引入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提供信息和增信服务。为此,合肥历时10年,建立起务实高效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在银企之间架起一座信用桥梁。2010年以来,我市融资担保机构累计为34615户企业提供担保1542亿元,户均445万元。

  构建“大而全”服务体系

  全面布局,夯实地方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是我市磨砺出破解小微企业“信用”和“抵押”两大短板的“利器”。

  过去各县(市)区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由于势单力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担保的能力有限。肥东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在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时候就曾遇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况。但是2013年以来,该公司通过增资扩股,在规模和实力逐步提高的同时,担保业务发展迅猛。该公司负责人介绍,为有效地缓解肥东县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该公司对需要担保的企业实行分类管理,根据企业生产特点和经营状况等合理配置资金,并主动降低担保费率,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至8月31日,肥东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直接担保253户,在保余额12.8亿元,户均506.8万元,担保放大倍数为4.77倍。

  只有量变的积累,才能引起质变。

  10年来,我市累计投入40多亿元充实融资担保机构国有资本金,特别是近3年来,投入就近20亿元。目前,我市已经建立了市县区域和业务领域双覆盖的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网络,夯实服务小微企业基础。

  与此同时,我市还通过整合民营经济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和省担保集团增资资金,建立了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国有资本持续补充机制,在2015~2017年继续加大资本充实力度。目前,全市共有16家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其中市管4家,县(市)区管12家,平均实收资本达2.7亿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

  打造龙头整合增效

  就国内整体行业形势与本土实践来看,具备资本实力和较高风控水平的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才能更好、更长久地为小微企业提供增信服务。

  为此,2012年以来,我市以市属金控平台下辖兴泰担保为主体,打造了资本规模达10亿元的市级融资担保平台,大力推动资源整合增效,通过健全机体,做大做强做精,创出地方金融品牌。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机构兼并重组,统一产品和风控,整体提升了市县一体的政策性担保体系服务能力。

  2013年上半年,受大环境影响,我市民营担保公司面临生存困境,而依赖民营担保公司担保的企业,资金链因此受到影响。安徽省元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就在企业一筹莫展之际,兴泰担保主动对接,给予该企业2000万元的担保增信支持。该公司总经理梁燕说:“兴泰担保及时介入,真是雪中送炭。这场‘及时雨’为企业后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不然,我们公司当时很多项目就得停滞,公司会经历很长时间的阵痛。”今年,兴泰担保在新型政银担的模式下,又为该企业追加了2000万元的担保增信。结合该公司拥有一定数量的发明专利,兴泰担保还为企业量体裁衣,给企业提供1500万元专利贷,将无形资产转化为企业发展资金。另外,该企业还即将享受兴泰担保为其提供的500万元大湖名城创新发展基金支持。梁燕说:“上千万的流动资金为企业健康成长提供了强大动力。今年我们企业净利润比去年增加了50%以上。企业高成长性还引来了风投的青睐。

  兴泰担保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8月底,兴泰担保累计为2832户企业提供了137亿元的融资担保支持。作为旗舰式融资性担保公司,兴泰担保今年计划增资至15亿元,三年内增至20亿元,进一步增强发展动能,提升抗风险能力。

  小微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信用缺失与抵押难,进而导致担保难,为有针对性解决这一难题,我市由兴泰担保牵头,搭建“合肥市国有担保公司项目共享平台”,运用“大数据”实现从信息到信用的转换,为构建合肥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做实基础。目前,已有150个融资担保项目的数据被录入该平台;7家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与该平台接轨,实现了信息与资源共享,形成担保行业风险防范的强大合力。借助这一平台,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服务小微企业更加给力。截至目前,全市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在保余额达204.6亿元,放大倍数5.16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

  深化合作实现可持续共赢

  长期以来,由于银担合作地位不对等,融资担保机构需要承担100%的信用风险,这既不利于形成健康长久的银担合作关系,也容易诱发道德风险。为此,合肥市建立1亿元政策性融资担保风险补偿基金,为小微企业二次增信。

  在此基础上,我市通过大力推进“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机制,进而引导银担机构在小微金融服务上优势互补、资源并享、风险共管,构建政银担三方共同参与的可持续的新型合作关系。按照“稳妥起步、加速推进、提高标杆、务求实效”的原则,统筹资源,强力开展新型政银担合作试点,试点成效领跑全省。

  采访了解到,作为首家获得总行正式批复参与全省新型政银担合作试点的银行,邮储银行合肥分行按照“启动一批、审批一批、快速申报一批”的总体部署,实行“单独流程、单独授信、单独考核、单独问责”的工作机制,对新型政银担合作业务开通绿色审批通道,11个工作日内完成从业务受理到落实放款的全部工作。截至9月底,该行已累计为69户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3.089亿元。合肥市兴泰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则发挥全市融资担保行业龙头作用,专门开设“政银担”业务绿色通道,优先受理、优先上会、优先放款。目前,该担保公司已累计为132户中小微企业贷款提供了7.32亿元的新型政银担信贷担保。

  此外,市金融办、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文广新局、市供销社等部门与部分担保公司合作积极开展产品创新,对成长性小微企业以及创业类、科技类、文化类和农业类企业融资服务实行风险分担,设立了大湖名城中小微企业政保贷等“大湖名城”系列金融产品,并与“4321”机制有效对接,打造了新型政银担合作的“合肥模式”。

  目前,我市新型政银担合作在全省实现了率先开展试点,率先建立新型政银担合作联席会议制度,率先实现区域和银担机构“两个全覆盖”,率先在全省实现新型政银担业务突破10亿元。截至8月底,新型政银担合作已扩大至国有融资担保公司所在的全部县(市)区、开发区,基本实现全面覆盖;加入合作的银行达18家,实现五大国有银行和主要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全面合作;加入合作的融资担保公司达11家,国有担保覆盖率达92%。在新型政银担模式下,金融机构已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342笔,金额达17.1亿元,位居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