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土地整治实现耕地数量增加、质量提高

16.12.2014  09:03

  安徽广播网12月16日讯(记者:徐军) 我省科学编制土地整治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实现了增加耕地面积与提高耕地质量的双重积极效果,为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提供了保障。

  池州市贵池区涓桥镇土地整治项目是一个省级投资项目,经过土地整治的实施,这里的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高,特别是由于水利、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每家每户的种植成本得到了降低。涓桥镇普丰村村支部书记洪发寿:“实施项目之前,他们农户都是用小泵,现在都是排涝站,一打水,几百亩田水一下就到位了,以前的成本每亩从种下去到收回家至少要五六百块钱,现在只要四百来块钱”。

  土地整治不仅实现了耕地质量的提高,另外通过土地平整、田块归并、坡耕地改造等手段,还增加了耕地数量。贵池区土地整理中心副主任鲍中标:“项目区总规模是约882公顷,建成以后经我们评估,新增耕地大概是32公顷,大大改善了粮食主产区的生产条件,亩产也提高了”。

  肥西县官亭镇回民社区通过土地整治新增耕地2906亩,人均耕地实现了翻倍,目前回民社区的农民人均收入超过12000元,高于全镇平均收入4000多元。官亭镇镇长卫涌波:“土地整理之后,人均新增耕地2亩,平均每个人大概4亩土地,我们现在土地通过土地流转,4亩土地每亩720元,一个人租金加涉农补贴在3千元左右”。

  到2017年,合肥市将建设高标准农田20万公顷,基本农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补充耕地7670公顷,并改造、扩建、新建100个左右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的新型农村社区。合肥市国土资源局节约用地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束顺龙:“通过整治以后,使整个耕地有所增加、质量有所提高,农业产业有所发展,第二个让他们村庄集中,村容整容一点,村里居住管理也方便,这样使农民得到实惠。

  “十二五”以来,我省通过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累计新增耕地66.32万亩;整治后的耕地质量普遍提高1个至2个级别,土地生产力提升10%至20%,为我省夏粮“十一连增”打下了坚实的根基。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李世蕴:“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的红线和粮食安全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