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一教师扎根乡村32年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变成优等生(图)

18.08.2016  00:08

她是一名乡村教师,32年来,学校里的教师走了来,来了走,一批又一批,她却选择了坚守。

在她眼里没有差学生,她努力让每个孩子都变成优等生,为此她带病上课,不放弃每个学生,几乎成了一名全科教师。

她就是阜南县会龙乡何寨中学的教师朱洪芳。

朱洪芳和学生们在一起。

学生流失,她没有气馁和放弃

何寨中学位于会龙镇西南6公里,是该镇最偏僻的地方。

提起朱洪芳,当地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这是一位好老师。

1984年,朱洪芳来到何寨中学,第二年就成了班主任,一干就是32年。

她经历了学校的鼎盛与落寞。曾几何时,何寨中学学生达千余人,2006年后,学生逐渐减少。

今年暑假前,学校只有430多名学生,留下来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成绩不好或家庭条件差的留守儿童。

“在老师眼里,没有差生之说,一个好老师能改变孩子的一生。”朱洪芳说,她要通过努力改变学生,让家长们相信,在乡村学校读书的孩子一样有出息。

三年前,刚升入初中的陈燕数学成绩只有50多分,那时的她像断了线的风筝,没有方向。

朱洪芳找她谈心,帮她分析学习中的弱点, 在老师的关心下,陈燕的学习有了动力,今年中考她考了700多分,被阜南一中录取。

今年在朱洪芳的班级里一共有37名学生,有34名像陈燕一样的学生考上了重点高中,剩余的3名全部上了职高。

“农村孩子太不容易了,读书是他们的重要出路。”朱洪芳说,学生就像她的孩子一样,她要让每个孩子都优秀,这也是她的原始动力。

教师流失,她更加坚定留校信念

这几年,何寨中学虽陆续招进了数名教师,但三年服务期满后,几乎没留下一个。

有一段时间频繁地换老师,导致学生情绪不稳,成绩整体下滑,朱洪芳很着急,经过思考后,她找到校长主动请缨。很长一段时间,朱洪芳同时是三个班的班主任。

朱洪芳主要代政治课,由于老师流失严重,语文老师走了,她就代语文课,历史老师不在了,她又承担起历史教学任务。

就这样,朱洪芳还代过生物、地理等课程。总之,学校缺什么老师,她就代什么课,成了一名“全科老师”,直到来了新老师为止。

为了方便教学,朱洪芳干脆把家搬到了学校,除了吃饭睡觉,她把所有的时间都留给了学校。

“忙起来忘了自己还有个儿子。”朱洪芳说,儿子跟着她读初中时成绩很好,在县城上高中因无人看管,迷上了打游戏,成绩一落千丈,高考时勉强考上了三本学校。

为此,儿子常常抱怨她。好在,儿子最终考上了研究生,不然这辈子朱洪芳都觉得愧对孩子。

近年来,朱洪芳先后获得会龙镇首届道德模范、阜南县优秀班主任、阜南县优秀教师、市级德育 教育 先进个人称号,但她并没有选择离开,

“我能理解同事的选择,越是如此我越不能离开。”朱洪芳说,要不然对不起这些留守的孩子。

带病坚持,期盼更多的孩子跳出农门

2012年3月,朱洪芳上楼时突然晕倒,从楼梯上滚了下来,学生们发现后把她扶了起来。

虽然当时膝盖火辣辣地疼,但朱洪芳并没有放在心上,依旧坚持上课,等到晚上膝盖上已鼓起了鸡蛋大小的肿块,即使疼痛难忍,她也扶着墙给学生们上课。

丈夫带她去阜南县医院治疗,经检查是骨膜损伤,半月板受伤,医生建议她手术。

可是眼看着中考临近,朱洪芳放心不下学生,于是又回到了学校继续上课。

就这样,她扶着墙上课坚持了4个月,一天的课程也没有耽误,直到放假,她才抽出时间去医院手术。

由于耽误了治疗,虽然经过两次手术,朱洪芳的腿还是留下了后遗症。按照医生要求,她要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但这个要求在朱洪芳这里是不可能实现的,刚出院,她就拄着拐杖上课了。

现在经过辅助治疗,朱洪芳已经扔掉了拐杖,但长时间站立腿仍旧会疼痛。在她所代课的班级里,讲台上都放着一个小方凳,有时上课腿疼得钻心时,她就坐在凳子上讲课,腿稍微舒服后,再站起来。

教师换了一拨又一拨,农村学生纷纷进城,农村的教室越发冷清。在农村的32年里,朱洪芳看到了农村教育的辉煌,也看到了无奈,但她无悔自己的坚持。

再过不到一个月,朱洪芳即将迎来她的第32个教师节。她告诉记者,她现在最大的期盼,就是让农村的孩子能够留下来上完中学,让孩子对家乡多增添些感情。

“进城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农村也有好的老师,农村也可以有好的教育,乡村学校更接地气、更适合本土孩子。”她说,看着活蹦乱跳的孩子们,只想让农村娃多读点书,跳出农门——这也是无数家长的希望。

(记者 段华梅 实习生 李闪闪 通讯员 田鋆生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