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90后”的老房屋问题或将集中暴露(图)

13.05.2014  17:42

  省城铜南小高炉生活区的一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苏式红砖楼

  4月8日,我省住建厅发出紧急通知,要求重点排查使用年限超过20年的砖混(砖木)结构房屋等6类危房。合肥有没有“楼歪歪”甚至“楼倒倒”?哪些原因是它们产生的“诱因”?

  近日,合肥市房屋安全鉴定员们为市场星报记者做了“解答”:目前,自然老化等五大因素是导致合肥危房产生的原因。

  现状:合肥房屋标准“寿命”50年

  合肥房屋的“寿命”究竟有多长?合肥房屋安全鉴定员们给出的答案是,按照建筑结构设计基准期来算是50年。房屋从交付使用之时开始,就是投入维护的开始,如不及时维护或维护不当,房屋的安全性、可靠性就会严重降低,使用寿命也会大幅缩短。根据一些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兴建的房屋中,有很大一部分已进入了“中年”或者“老年期”,但是由于对后期维修投入不足,房屋的失修、失养现象比较普遍。

  如果后期维护得好,房屋的使用寿命会大大延长。以合肥为例,比较“长寿”的房子也有,如明教寺内的大雄宝殿修建于清代,桐城路上的原月潭庵修建于民国,建设于上个世纪的江淮大剧院、安徽大学以及安徽工业大学的一些教学楼至今还在使用。

  但是,由于合肥城市发展的需要和人为使用不当等因素,部分房屋提前寿命终结。如三孝口的光明影都,不到12年就被人为拆除。还有一些居民随意在自己的房屋内“敲敲打打”,给一栋楼造成“毁灭性”的伤害,安全鉴定员们就曾亲见一栋楼因为36户居民都在家里改建无烟灶台而将大楼的一侧墙壁掏空。

  分析:自然老化是主要原因

  合肥究竟有多少危房?它们都在哪里?房屋安全鉴定员们表示,暂时没有准确的数字,他们目前只鉴定有申请要求的房子,去年,合肥市要求他们检测的房屋总面积是80多万平方米,其中危房的面积约在12万平方米。

  安全鉴定员们介绍:危房产生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五个方面:

  房屋先天不足。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对房屋的技术标准要求较低,包括设计、用料等,较现在的标准而言,都要宽松许多,所以当时合格的房屋,按照现在的标准要求,可能就是不合格的。

  受到外力作用。开挖地下停车场,机械打桩的振动,会导致附近房屋出现不同程度的危房症状;大量抽汲地下水引起的地下水位变化等,均会造成房屋地基基础的下沉、变形及承载力降低,进而造成上部结构的开裂、倾斜,甚至倒塌。

  自然老化、损耗。这种正常损耗原因形成的危房要占到危房总量的85%以上。

  房屋后天失调。房屋建成后,有些住户疏于对房屋的保养,遇漏水不管,遇裂缝不理,时间一久,小问题也成了大问题。尤其是违章加层、违规装修等伤害房屋结构等行为。

  除了以上因素之外,台风、地震等也能对房屋造成伤害。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