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虽畅销 读完却很难

25.02.2015  11:10

      成千上万的读者购买了《消失的爱人》,但有多少人“忠实地”读了到最后一页?就在不久前,亚马逊kindle的竞争对手、电子书阅读器制造商科博公司给出了一份答案——作为2014年科博最畅销电子书之一,“在所有购买该书籍的用户中,仅有46%的读者从头至尾读完了小说”。而E·L·詹姆斯的《五十度灰》和去年普利策奖得主唐娜·塔特的《金翅雀》,虽然在全球话题榜和销量榜上占据高位,但依然难逃被大多数读者“始乱终弃”的命运。
  那些小说题材的通读率最高?读者反复阅读的是哪些片段?……这些依托于大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将影响未来的写作方式。“纽约书评”撰稿人弗朗西恩·普洛斯作了一个假设:一位作家的新书上线后,电子书销售商会给作家出具一份阅读报告。“大众的喜好一目了然,销售商会将市场的压力倾注到作者和出版社身上,作家手中之笔将不再纯粹。

 

   最畅销读物通读率仅46%
  以涵盖190个国家和地区的2300万科博电子书用户为基础,这份最新出炉的阅读习惯调查证明,高企的电子书销售量只是与各大畅销榜单相映衬,却与通读率有着黑色幽默般的正反比关系。在法国网友眼中,2014年最火爆的书籍莫过于埃里克·泽穆尔《法国式自杀》,但数据却显示,这本深刻反省法国文化、军事优势衰退的严肃读本,却只有7%的法国读者坚持看到了最后一页。
  在科博全球用户中,意大利人是最为“执着”的,但仅仅是在“爱情罗曼史”上穷追不舍。相比于北美市场,意大利人购买的爱情故事集通读率最高。当然,读本的通读率与其类型密不可分:小说通常要比严肃的人文社科读物具有更高的通读率;“浪漫爱情”与“神秘悬疑”则是两类最令人欲罢不能的小说类型。
  即便电子书阅读器相比实体书更有“随意读”的优势,但阅读完成率并没有人们想象中占优。科博总裁与首席内容服务官麦克·塔布林认为,这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整体阅读水平的下降,“书籍能否更吸引读者,才是我们更关心的问题”。以前认为,一本书被卖出去了,谁还在乎读者是否把它读完了呢。但塔布林认为,“如今不一样了,了解读者的口味能帮助出版社择优配置资源”。

 

   未来写作将投读者所好?
  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几乎没有人能准确预测一本书籍上架后能否走红。如今,一些在线电子书平台已经开始了运用数据“掌握形势”,一些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性与通用性。例如,悬疑小说越长,读者就越容易跳到最终一章翻找真相;含有两性关系字眼的读物阅读速度最快;如果书籍分成短章节,读者通读全书的几率会增加25%。与出版社们一同分享这些数据的,少不了作家们。预判读者的阅读兴趣点,“畅销率”就会大大提升。
  但在欧美出版界中,并非所有人都赞同“追踪”读者的阅读习惯。《纽约时报》报道称,当市场的力量过多干涉小说的创作,作家将不再抱着初衷与灵感创作,未来的小说也许是投读者所好的作品。虽然大数据应用在影视制作领域已有成功的案例,如利用海量用户数据,《纸牌屋》一炮而红,但在文学领域,依照数据设定来进行创作的作品,还能称之为“文学作品”吗?有人质疑,这样会影响图书市场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