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省道建设“合肥经验”抢占发展先机

21.09.2014  13:31
  纵横交错的公路格局,带来人员和物流的大进大出,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庐州大地的经济脉搏强劲跳动。

  从45公里,到400公里,即将超越600公里……五年时间,合肥国省干线一线公路实现“三级跳”,走出一条不平凡的发展之路。

  探究公路建设活力迸发的原因,在于树立“全市一盘棋”理念,在于改革建管体制,在于进行多渠道融资、全方位监管,让一整套创新高效的机制成为“制胜法宝”,拉动合肥国省干线建设驶上“快车道”。

  创新驱动,国省干线建设逐级跨越

  思路决定出路,认识到一线公路同国内发达省会城市的差距,合肥抢抓安徽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的机遇、勇于创新,已找寻出一条突围之路。2012年以来,合肥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50亿元,这一骄人的数字,是合肥“创新高地”辐射力的凸显。

  上下同欲者胜。合肥国省干线建设正树立起“全市一盘棋”的思想,调至“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全新频道,实现“要我修路”到“我要修路”的跨越。市领导靠前指挥,亲自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难题;各部门优化审批流程,建立起绿色通道。

  和国内许多地方不同的是,合肥国省干线建设招投标工作全部纳入市统一平台,实行阳光操作。这一创新举措为规范运作和净化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两年多来,合肥国省干线公路项目平均中标价比预算价节约了30%,中标的大多是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大公司、大企业,六成中标企业为“国字号”。

  改革探路,建管体制翻开发展新篇

  探索全新的建管体制,合肥国省干线建设从“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开始。

  改革之后的建设管理体制,实行规划、设计、立项、招标、投资、建设“六分开”,各个部门职责明确,协同合作,推动公路建设大提速。

  2008年12月,国家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及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政策正式实施,公路部门融资能力逐渐丧失,道路建设遭遇瓶颈。

  面对这样的融资困境,合肥敢为天下先,解放思想,破除体制藩篱,通过改革走出一条不同的路子。“平台融资”一马当先,组建交投公司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抵押收费公路经营权等方式,每年可融资50亿元,还明确了融资的还款来源。

  善借外力,才能成就大事。合肥国省道建设借力国开行项目,环巢湖旅游大道工程纳入环巢湖生态治理国开行贷款项目,解决建设资金29亿元。

  监管到位,“第三方制度”全力保质安

  安全、节约和环保已成为合肥国省干线公路的“印记”。环巢湖旅游大道就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巢湖大堤,将“防洪、旅游兼顾交通”作为功能定位;S103合铜路三河圩区段建设中,推行低路堤设计方法,通过降低路基填土高度,减少占用耕地约200亩……

  加快国省干线建设步伐的过程中,如何能做到这样的高质量和高标准?

  在科学决策和优良体制的保障下,为公路建设念好“紧箍咒”也至关重要。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表示,项目在设计、施工和检测阶段都引入“第三方制度”,对设计方案、施工企业进行优选,企业若严重违约则纳入“黑名单”。

  合肥公路建设已建成“全方位”监管体系,对设计、施工环节进行全程监管,项目完工后还要推行“多部门联合验收”。另外,道路的后期管养则实行“路长制”,由专人负责,打造起“治超、养护、路政和环境整治”四位一体的模式,为国省干线提供最强的“保护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