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
2月16日,科技部发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首批重点研发专项指南,标志着这项计划正式启动实施。
为解决原有计划体系的重复、分散、封闭、低效等问题,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014年1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全面启动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将原有的100多个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整合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五大类。
新设立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五类计划中最早启动的一项改革。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将如何实施?首批发布专项指南是怎么确定的?具体项目由谁来负责评审和检查验收?对此,科技部副部长侯建国进行了解读。
实行跨部门协作、充分论证,纳米科技等九大重点专项率先获批
作为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产物,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整合了原有的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发改委、工信部管理的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以及有关部门管理的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内容。
计划主要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农业、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健康等领域中需要长期演进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重大国际科技合作等。
“在项目形成机制上,聚焦国家战略目标,强调部门协作。”侯建国说,“一方面紧密围绕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互联网+’等国家战略,另一方面广泛征集各部门、地方、行业协会、企业等科技创新重大需求,充分发挥各部门作用,共同凝练形成8个方面62个任务方向,既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又体现行业科技需求和领域的均衡发展。”
据介绍,为避免关门编方案、仅有少数专家和管理人员参与的情况,在实施方案编制中特别强调充分开放。“每个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都成立了跨部门工作组,共有50多个部门、20多个行业协会及相关地方参与各个实施方案的整体规划。”侯建国介绍。
侯建国说,在重点专项论证布局上,发挥由科技界、产业界和经济界的高层次专家组成的特邀咨评委的咨询评议作用,通过专题会议和全体会议进行充分论证。
据介绍,通过部际联席会议决策机制,依据专项需求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实施方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最终形成了59个重点专项的总体布局和优先启动36个重点专项的相关建议。“这些建议经国家科改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后,得到了国务院批准。”侯建国说。
首批发布了纳米科技、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智能农机装备九大重点专项。
责编:胡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