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达芬奇”或五年后上手术台(图)
能够3D定位进行骨科手术的机器人。
如今,机器人早已不再是在科幻片中才会出现,扫地机器人、下棋机器人……各类机器人开始走近人们的生活。今年9月底,手术机器人“达芬奇”在安医大一附院正式“上岗”,但是千万级的身价让一些财力较弱的医院无法尝鲜。昨天上午,记者从机器人大赛了解到,由科大学子参与研发的国产“达芬奇”有望于五年后投入市场。
优势:革新手术室,还能远程手术
也许不久后,一直在手术台前埋头苦干的外科医生就可以退居二线,届时,他们只要坐在手术室内的另一端,手握操纵杆,指挥手术台边的“达芬奇”机器人给患者进行手术。
其实,所谓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一个装有机械“手臂”的机器,可以直接为患者切除肿瘤。除了切除肿瘤,这些机械臂还可以安装手术刀、镊子和持针器等设备,可以完成由外科医生操作的切割、电烧、打结等工作。
机器人手术不仅能解放外科医生的双手,更关键的是,它能直接给普通市民的生活带来变革。“首先,手术机器人将延长各医院名医的工作寿命。”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所所长助理吴新宇称,机器人还可以让市民有机会享受远程手术。
劣势:行业被垄断,使用成本高
虽然优势明显,但是对于患者和医院来说,想用“达芬奇”来完成治疗绝非易事。
记者了解到,“达芬奇”机器人的使用成本非常昂贵。
“首先,购置费用就很高,国内第三代四臂‘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总体购置费用在2000万元人民币以上。”吴新宇称,“除了购置费用,‘达芬奇‘在手术中使用的专用器械每用10次就要强制性更换,更换一次需2000美元,且每年的维修保养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破茧:科大学子正在研发手术机器人
对于国内机器人产业研发单位来说,打破垄断,不只是做机器的操作员,而是成为它的制造者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
“天津一企业研发的专治胆囊炎等内科疾病的‘达芬奇’在三至五年后就有望投放市场,而由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主导研发的骨科类手术机器人最快五年后,也能投放市场。”吴新宇称,深圳先研院参与该项目研究的科研人员大部分都是科大学子。
吴新宇称,研发中的机器人还将和科大讯飞进行合作,这样,未来在主治医生使用机器人做手术时,可以实用语音对话。
让一堆机器拿着手术刀在人体里挥来挥去可不是开玩笑的事儿。吴新宇称,一般生产手术机器人的企业都会花三至五年来进行人体实验,以确保万无一失。国产“达芬奇”在投入市场后,价格只有进口的三分之一。(江淮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