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重器”让安徽科研走向世界一流

06.12.2017  12:30

  “经过认真审议和充分讨论,形成验收意见如下,验收委员会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国家验收,并投入正式运行。”今年9月27号,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国家验收委员会副主任白京羽宣读完国家验收意见的瞬间,掌声响起,喜讯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传来!位于“科学岛”上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通过国家验收。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法国、荷兰、日本之后第五个拥有稳态强磁场的国家,我国又拥有了一个探索科学高峰的国之重器。

  稳态强磁场大科学装置,乍看上去像个大锅炉。但却是众多科学家梦寐以求的。因为,在强磁场这种极端条件下,物质的特性可以被调控,强磁场所提供的极端条件是科学探索和突破的重要条件之一,涉及众多学科。自1913年以来,已有19项与磁场相关的成果获得诺贝尔奖。

  没有自己的大科学装置,我们的科学研究只能受制于人。稳态强磁场大科学装置完全由我国科学家自主设计、制造,历时9年时间,并打破国际技术壁垒,取得了稳态强磁场设计和制造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使我国稳态强磁场科学研究条件跃升至世界一流水平。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王英俭:“ 建成的水冷磁体中有三台磁体的性能指标创世界纪录,强磁场水冷磁体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混合磁体的研制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最终建成了40T稳态混合磁体。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院士沈保根:“ 有了这个装置以后,我们尤其是对科学研究领域原创性的贡献通过这个装置能够实现,所以它的意义非常重大。

  依托稳态强磁场提供的科研环境,中科院强磁场中心研究员陆轻铀研究团队进行创新,取得了重要突破,他们自主研发出世界上第一台用于超强磁场中的原子分辨率显微镜。这套显微镜能够在各种极端条件下清晰地观察到比头发丝直径还要小一百万倍的东西。陆轻铀介绍说,这套显微镜系统已经成为吸引科研人员的一项利器。陆轻铀:“ 我们是第一个能够在水冷磁体,超强磁场中得到原子分辨率图像,这就为我国在超强磁场中,材料结构、原子分辨率成像等等可以做出第一步的探索。

  大科学装置就是科学研究的基础设施。“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运行期间,为清华、北大、复旦、中科大等106家用户单位的1500余项课题提供了实验条件,产出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极大地带动了我国诸多学科在强磁场等综合极端条件下的前沿探索。受到“强磁场”的吸引,很多从事材料科学、生物医药等行业的科研人员纷纷回国加入到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强磁场中心。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王英俭:“ 相信在未来全国一流科学家利用这个平台能够产出世界一流的成果,不仅提升我们国家整体的科技水平,达到世界科技强国,同时也相信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科学技术、应用国民经济发展。

  除了稳态强磁场,我省还有同步辐射装置,这是国内唯一以真空紫外和软X射线为主的同步辐射光源,已达到国际上低能光源的最高水平。全超导托卡马克是国际首个、国内唯一的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稳态物理最重要的前期实验平台。

  未来,我省将充分发挥大科学装置的集群优势,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建成促进科技交叉融合的大型开放式研究基地,重大科技和共性技术取得突破、创新性成果不断涌现的创新高地。

  记者手记:

        王莹

  “大科学装置”是高端科研的重要基础,也是重要的创新突破口,被誉为“国之重器”。目前安徽合肥已拥有超导托卡马克、同步辐射、稳态强磁场三个大科学装置。我省还计划打造国家大科学装置集群,提升同步辐射、全超导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现有大科学装置性能,新建聚变工程实验堆、先进光源、超导质子医学加速器等大科学装置,形成国家重大基础科学设施建设的主力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未来,在新技术的引领下,安徽有望依托这些“国之重器”,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起源地”,成为汇聚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聚集点”,为“中国创造”贡献自主创新的“安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