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从小热爱花鼓灯艺术 收入微博也不放弃梦想

08.10.2014  10:16

颍上花鼓灯和凤台花鼓灯是安徽省花鼓灯两大流派。花鼓灯的舞蹈动感特强,节奏紧促有力,动作韵味十足,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瑰宝”。今年21岁的朱传奇和24岁的王艳,分别是颍上花鼓灯和凤台花鼓灯的县级代表性传承人。

小时候迷上花鼓灯

朱传奇说,小时候他家在颍上县鲁口镇下面的一个小村庄,从小他就知道鲁口镇有位远近有名的花鼓灯“名角”王传先,那是颍上花鼓灯项目的国家级传承人。

“小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去乡镇赶集会,因为那里能看到花鼓灯的表演,如果听说王传先要来演,我不吃饭也要第一时间跑过去看。”朱传奇对记者说,当看到舞台上的花鼓灯艺人在锣鼓的伴奏下开始表演,那轻盈的步态,惟妙惟肖的表情,那种感觉真是太美妙了。

和朱传奇一样有着幼时经历的王艳对记者说,每每看到花鼓灯那些鲜艳的服装道具,舞台上女艺人们的曼妙舞姿,简直羡慕极了,也曾幻想着有一天自己可以到舞台上演。

或许注定是此生要和花鼓灯结缘,王艳和朱传奇先后进入当地的花鼓灯艺校学习。

早上6点起床练功

进入艺校,朱传奇几乎每天早上6点就起床练功,这样的习惯一直保持在现在,“ 花鼓灯的动作很多,对体型和步伐都有一定的要求,一些动作要经常练,才能做得熟练、好看,如果动作做出来不好看,那还不如不做。”

朱传奇露出手臂,上面有几处还没好的淤肿,腿上也有几处伤疤,“ 因为要练习很多舞蹈动作,有时还要配合道具,受伤是难免的。”

王艳也会在6点左右起床练功,而且也因为练习一些舞蹈步伐受过伤。王艳说,她在当地艺校毕业后就被校方留校任教,“ 为了教好学生,每一个舞蹈动作我都会认真地练,我自己如果都做不好,怎么能教学生呢?”

收入微薄依然坚守

“刚从艺校毕业进入颍上县花鼓灯艺术团那会,因为团里财政有限,给我们这些新人的工资待遇是一个月600元,而且这种状况持续了近一年,很多人因此离开了。”朱传奇说,因为当时的工资微薄,家里人也让他考虑换个工作,但他实在难割舍与花鼓灯的情结。

朱传奇现在是颍上县花鼓灯艺术团的团长,整个团有20多人,平均年龄只有22岁,摆在他面前的不仅是要肩负着颍上花鼓灯传承的重任,更现实的问题是全团人员的收入。朱传奇说,2013年,因为有政府支持加上一些商业演出,团员的收入达到了将近每月3000元,但今年的情况很不好,平均每人每月的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

王艳同样面临收入问题。王艳说她刚工作那会,每个月工资只有400多元,到现在每个月也只有1000多元,“ 说实话,当时的工资确实很少,但我热爱花鼓灯。”王艳说,在凤台县花鼓灯艺术中专学校教课的10年间,她带出来的学生至少有数百人,而她自己也没有放弃过对花鼓灯舞蹈动作的编创。2011年,王艳独立编创的《丑鼓童趣》参加全国少儿舞蹈“小荷风采”比赛中获一等奖,2012年独立编创的《伞花花扇花花》在新农村少儿舞蹈比赛中获三等奖……王艳说,这些都是让她坚持下去的动力,她这一辈子都不会离开花鼓灯。

0

编辑:高勇

资讯标签: 花鼓灯艺术 颍上花鼓灯和凤台花鼓灯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